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季度营收增长保持个位数水平,全年营收指引再度下调[4] - 公司今年以来市值距历史高点已跌去60%以上[4] - 公司女装业务增速从2024财年的9%回落至2025财年第一季度的7%[13] - 公司男装业务在2023年第四季度以15%的增速首次超越女装[13] 多元化战略布局 - 公司业务结构高度单一,女装业务营收占比主导,收购的智能健身镜Mirror营收占比长期只有个位数[7] - 公司面前有两座尚未踏足的富矿:男装和鞋类,男装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且空间更大[7][9] - 鞋类业务是顶级运动品牌的标配,占据耐克营收的66.8%、阿迪达斯的55%[10] - 公司2019年将多元化经营提升到战略层级,目标是2023年男装销售额翻倍,并在2021年提前实现[11][13] - 公司提出更加激进的五年增长计划增强版本,目标2026年男装收入翻倍,隐含年复合增速需达到15%以上[13][15] 男装业务发展 - 公司男装业务营收占比从2019年的23.5%微涨至2024年的25.2%,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5] - 公司男装业务增速连创新低,目前处境不容乐观[15] - 公司为男装业务引入新任首席产品官,其拥有男装市场实战经验[14] - 公司男装产品定位运动休闲,主打ABC男裤舒适性,放弃基于运动场景扩展消费群体的打法[18] - 公司男装营销策略失效,尝试男性瑜伽、CrossFit等场景效果差,转而采用传统顶级运动员代言方式[19] - 公司广告费用从2021年的3亿美元上涨至2023年的4.3亿美元,但2023年底在美国男性中的品牌认知度只有13%[19] - 公司男性消费者中60%是因为女性伴侣的安利[22] 鞋类及其他业务挫折 - 公司鞋类业务探索约等于没有,2022年推出首款女性跑鞋和2023年男性运动鞋Cityverse均市场反响冷淡[10][20] - 公司鞋类产品刚上市就遭耐克起诉侵权,2024年法院判决公司需向耐克支付35.5万美元赔偿款[28] - 公司童装品牌Ivivva彻底停止运营,智能健身镜Mirror也逐步停产被放弃[20] 品牌战略争议 - 公司创始人批评管理层试图满足所有人需求,认为品牌应明确拒绝特定客户群体[24] - 公司成功源于瑜伽场景而非女装,基于瑜伽裤功能性定义新品类,主流受众恰好是女性[24][25] - 公司在男装和鞋类业务开拓上未沿用瑜伽裤思路,先划定消费群体导致品牌形象模糊[25] - 公司曾有机会收购Under Armour但创始人认为其"爹味太重"而放弃,多次提议收购亚玛芬和入股面料供应商儒鸿均被董事会拒绝[26] - 安踏2019年以43%溢价收购亚玛芬,目前亚玛芬市值超过200亿美元,证明公司错失良机[27] - 公司缺少独占面料供应,竞品可轻易效仿同款面料,自身难进入高性能运动市场[28]
男人辜负了lulule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