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柜台的年轻人:LOF折价套利的江湖往事
集思录·2025-11-05 04:04
在深圳福田CBD的一间券商营业部里,曾有一个年轻人,每天下午收盘前准时出现在柜台 前,手里拿着一张手写的基金赎回单,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兴奋。他不是来开户的,也不是来 投诉的,他是来"捡钱"的。 那是2005年前后,LOF基金(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刚刚问世不久,市场对其定价机制尚不熟 悉,场内交易价格与基金净值之间经常出现"脱节"。有时候,场内价格竟比基金净值低出1% 到2%,甚至更多。对普通人来说,这只是"价格波动";但对懂行的人来说,这是无风险套利 的机会。 折价套利的"黄金时代"。 当时的LOF基金有一个特殊机制:可以在场内买入,再通过场外赎 回,按基金净值变现。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场内以折价买入,再去柜台赎回,就能锁定价差 收益。 但这个操作有个"门槛"——赎回必须去柜台办理,而且每家券商、每只基金的规定还不一 样。于是,那个年轻人成了营业部的"常客"。他每天下午跑一趟,带着前一天买入的LOF基 金份额,找客户经理帮他一一赎回。 "那时候折价太常见了,1个点是家常便饭,2个点也不稀奇。"他后来回忆道,"我一天跑一 趟,能赚几千块,好的时候上万也不是问题。" 套利江湖的"手艺人" 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发现这个机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