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家出险房企已化债约1.2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05 21:57

行业整体债务重组进展 - 截至今年10月底,21家出险房企化债规模约1.2万亿元,有望极大减轻这些企业短期内公开债务偿还压力[1] - 出险房企通过多种方式削债,改善资产负债表,有利于行业风险出清进程[1] - 多数债务重组方案的核心是直接削债,通过大幅降低债务规模获得重生机会[4] - 随着市场境况未曾扭转,债权人对房企债务的清偿率预期已经降低[4] 代表性企业债务重组案例 - 碧桂园境外债重组目标是减少约116亿美元,并将到期时间延长至11.5年,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从重组前的每年约6%降低至重组后的每年约2%[6] - 碧桂园8只境内债券重组通过,余额合计为134亿元,境外债重组方案在11月5日进行投票表决[6] - 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98.5%债权人投赞成票,按债权金额计算支持率约为94.5%,针对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进行重组[7] - 融创境外债二次重组方案将债权转换为股权,向债权人分派两个系列的新强制可转债[7] 债务重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 从已披露的削债比例来看,多数企业境外债重组削减幅度超过50%,部分甚至达到70%[8] - 融创中国境外债经过第二次重组实现全额削减,境内债重组削减比例超过50%[8] - 旭辉集团、佳兆业等企业海外债重组后的削债比例亦超过50%,显著降低了实际债务压力[8] - 债务压力减轻后,部分房企重新恢复投资,例如金地集团在偿付约200亿元到期债务后,已在杭州、上海等城市重启拿地[8] 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转向 - 在完成保交楼和债务重组后,不少房企将聚焦轻资产业务,重点发展代建、物业、资产管理等业务[9] - 轻资产业务不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不增加有息负债,能帮助企业以最低的成本恢复造血能力[10] - 出险房企多年积累的核心能力如产品力和品牌仍有一定影响力,拥有成熟的开发、运营和服务团队,可迁移至盘活存量资源[10] - 整个行业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物业、资产管理等赛道空间广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