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与经验总结 - 新时代以来连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靶向发力[3] - 2021至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4]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将超过136万亿元,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4] - 深化了对财政政策的规律性认识,包括协调推进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等五点经验[5] "十五五"时期财政政策的工作原则 - 坚持党中央当家理财,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7] - 坚持财政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民生,通过民生改善打开内需增长新空间[7] - 坚持科学把握财政宏观调控边界,以财政宏观调控"有度"保障市场机制"有效"[8] - 坚持将畅通国内大循环放在突出位置,规范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推动解决地方保护问题[8] -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合理安排赤字、债务及支出政策,抓实化解地方债务风险[9] - 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9] "十五五"时期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举措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以增加居民收入,统筹用好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扩大有效投资[10] - 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投入,向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综合运用税收、政府采购等工具培育壮大新兴产业[11] - 在高质量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支持办好教育、织密社会保障网、强化卫生健康服务[11] - 扎实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粮食稳产保供、城市更新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12] - 以深化改革加强监管推进财政科学管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和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加强财会监督[12] - 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推动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长效监管制度[13]
蓝佛安: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2025-11-07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