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地缘经济与双循环展望 - 在新的地缘形势下,双循环呈现新动向:内循环方面实体经济供给改善但需求疲弱,股市上涨主要源自风险溢价下降;金融周期下半场去杠杆带来超额储蓄,资金在市场预期改善下向风险资产倾斜 [5] - 外循环闭环新模式初露端倪,中国向新兴市场和带路国家出口资本品和中间品用于当地投资,对应的对外资产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出海投资等形成 [5] - 实现内外部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是创新发展和提振内需,以发挥中国规模经济优势;DeepSeek的突破是市场重估中国创新能力的触发因素之一,提升了投资者风险偏好 [5] - 财政扩张可发挥关键作用,提振消费需求不仅促进宏观平衡,也改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市场环境 [5] 美国货币政策与财政主导 - 美联储计划于2025年12月1日结束量化紧缩进程,这不仅从总量上支撑美元流动性,更从结构上对国债市场定向释放流动性,旨在缓解短端融资市场压力 [7] - 这意味着货币与财政的界限正在模糊化;基准情形下预计美联储最快明年一季度最迟三季度或重启扩表,若担保隔夜融资市场关键利差持续处于疫情以来高位,不排除今年内重启扩表 [7] 港股与A股市场资金流向 - 外资动向整体改善但分化加大,亚太资金重回标配但欧美资金低配增加;外资前景方面亚太资金标配后关注是否获利,欧美资金流入关注基本面和政策催化剂 [9] - 南向资金动向显示主动公募并非主力,三季度后居民入市"接力"机构;南向前景方面机构"子弹"没有想的那么多,个人的潜力和变数较大 [9] - 主动公募港股最高投资比例不得超过50%以及新增保费30%投向A股等要求客观上限制后续南向增量,测算主动公募和保险资金相对可能增量约为4500-6000亿港元 [9] - 基准假设下个人投资者在四季度对港股的资金流入规模约1200亿港元 [9] 股市与宏观经济表现分化 - 股市表现和宏观基本面出现分化,从微观层面看可能与资金来源有关;"存款搬家"尚非普遍现象,但风险投资中股市比例显著上升,可能是支撑股市的关键动力 [12] - 近期出现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投资倾向上升的新现象,历史上不多见,其持续性尚待观察;初步分析显示基本面与市场表现可能收敛 [12] - 若外资在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背景下降低美元资产敞口、增加人民币资产敞口,则股市空间会增加;股市上涨带来羊群效应也可能延长分化时间 [12] 2026年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 2025年全球市场波动加剧源于两大长期趋势共振:宏观层面货币秩序重构推动美元贬值、黄金及非美资产走强;产业层面AI科技革命带动成长板块领涨 [14] - 展望2026年宏观与产业趋势延续,但市场或提前反转;当前中美股市与黄金均处历史高位,核心在于牛市何时结束 [14] - 趋势反转往往由四因素触发:估值过高、政策收紧、地缘冲突、增长转向;当前估值压力可控,政策与经济尚未全面转向,股市与黄金牛市延续概率较高 [14] - 策略上维持超配中国股票与黄金、标配美股与美债;若增长同步上行将上调商品至标配、下调中债至低配,并平衡股票风格 [14]
中金研究 | 本周精选:宏观、策略、大类资产
中金点睛·2025-11-08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