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行“六小龙乌镇对话”,标志着中国科技叙事从平台巨头转向AI创业者等前沿领域[3][4] - “杭州六小龙”代表企业深耕脑机接口、机器人、空间智能、游戏科技、开源AI等前沿领域,展现中国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型故事[3] - 各企业分享十年创业历程、技术突破与行业思考,强调全球共创、技术普惠与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7][8][9] 脑机接口领域发展 - 脑机接口技术十年间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在政策支持下呈现风起云涌的发展态势[7] - 人类大脑有约860亿到上千亿个神经元,念头转化为动作的神经信号极其复杂[12] - 腿部假肢技术面临精确计算挑战,正常人一年走175万步,每步约100次神经信息计算,一条腿一年需1.75亿次计算,一次错误就可能导致摔倒[12] - 通过AI解决脑科学难题,形成AI理论受大脑神经科学启发,又用AI攻克脑科学难题的闭环[12] 机器人行业技术突破 - 国内机器人技术经过十年攻关已能适应复杂场景,核心目标是让机器人适应更多复杂地形,解决实际场景中的问题[7] - 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归功于全球共创,国内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核心零部件集成技术提供坚实基础[9] - 宇树科技成立9年,从2016年开始集成核心领域技术,逐步自研做出更廉价、性能更好的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9] - 人形机器人技术快速进步,去年能走得好就已算优秀,而今年很多机器人公司的产品已能跳舞、完成复杂表演[9] 空间智能战略转型 - 群核科技从互联网公司彻底转型为空间智能公司,从用GPU做互联网转向用GPU做空间智能,服务人类和机器人[7] - 公司自2023年起进行战略调整,目标从向人类收费转变为未来向更多机器收费,预计未来机器数量可能达到人类的10倍[13] - 面对机器客户时需要具备极具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客户群体专业水平普遍达到大学教授级别[13] - 推出空间认知模型Spatial AI和针对工业机器人协同服务的数字孪生产品Spatial Twin,通过深耕核心技术打开市场[14] AI技术发展路径与挑战 - DeepSeek公司以追求AGI为核心目标,聚焦最前沿、最硬核的技术探索,坚持长期主义,舍弃短平快支线业务[8] - 短期看(35年),AI与人类是蜜月期,1+1>2效果明显,科技公司应扮演“科技布道者”角色让技术普惠[10] - 中期(510年),AI可能取代部分工作引发失业风险,科技公司应扮演“预警者”角色[10] - 长期(10~20年),AI可能取代绝大多数人类工作冲击社会秩序,科技公司应扮演“人类守护者”角色[10] - 当前AI核心短板是缺乏跨领域泛化能力,训练完成后参数固定,无法像人类一样在真实世界持续自我迭代[14] 内容产业与开源生态 - 中国内容产业呈现崛起趋势,2006年中国电影荧幕数已和美国相当,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美国相当量级[8] - 一旦中国团队产品接近甚至超过国际水平,中国用户会给予相当大的回报,《黑神话:悟空》成功得益于中国游戏产业发展和用户对本土团队的信任[8] - DeepSeek坚持技术开源,推动技术普惠,API调用费用更低,还公开原理论文,让全球更多人用上先进AI[8][14] - 技术开源带来的合作与共享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核心优势,与社区的交流收获有意义反馈并推动自身发展[8] 技术攻坚与行业协作 - 具身智能领域缺乏统一数据标准,不同厂家机器人差异大,数据采集方式不一,模型训练还在探索阶段[11] - 多模态模型的突破带来启发,跨企业合作能加速问题解决[11] - 具身移动需要大量数据和算力,对初创公司压力不小,机器人手部操作的复杂场景适配尚无清晰路径[14] - 通过架构创新降低对算力和数据的要求是重要解决之道[14]
“杭州六小龙”聚首,梁文锋缺席
财联社·2025-11-08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