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让医生希望病人越来越少,才是对的”——专访三明医改操盘手詹积富
经济观察报·2025-11-08 15:18

三明医改的核心经验与模式 - 三明医改始于2012年,是在医保基金面临“穿底”风险、医患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启动的,其核心特点是强调政府办医责任、政府参与药品耗材议价、坚持医药医保医疗联动(即“三医联动”)[2][3] - 改革具体内容包括成立医保局、实施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政府承担办医责任、推行医生收入年薪制等,这些措施使其成为全国深化医改的标杆[2][3] - 三明医改的成功经验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国家卫健委提出在“十五五”期间将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2][8] 改革的关键成功因素 - 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实行“三医联动”,三明设置的医改领导小组不仅是决策机构,也是执行机构,能够打破部门壁垒,在詹积富担任组长期间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人社等部门[5][11] -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公益性、坚持人民立场的改革理念,以及事不避难、锐意进取的改革作风是重要经验[8] - 书记、市长等一把手的认识到位和改革勇气至关重要,如果他们不支持就无法推动改革[5][11] 改革面临的挑战与阻力 - 各地学习三明医改的进展不一,主要难点包括统一思想认识难、打破既得利益难、医保政策执行难、实现部门协作难以及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难[13][14][15] - 改革遭遇了巨大阻力,詹积富本人曾受到威胁,传闻有人出2000万砍他,这反映了既得利益群体的反扑力度[18][19] - 部分地区和人员存在不敢改革、不想改革的问题,一部分人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6][9][14] 薪酬制度与医务人员激励 - 三明医改实行医生年薪制,目前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主任医师基本年薪为30万元,副主任医师为25万元,村医为10万元(2024年三明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2万元)[31] - 约80%以上的三明医务人员对收入表示满意,在福建省卫健委委托的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三明市医务职工满意度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第二位[31] - 薪酬制度改革旨在彻底扭转“病人越多、创收越多、收入越多”的反向激励机制,使医生的核心职责回归到让老百姓健康,而非利益最大化[28][30] 医保基金使用与医院管理机制 - 三明将医保基金结余真金白银地兑现给医院,医保基金结余的10%、医疗纯收入的10%、医院总结余的10%共同组成医院的绩效工资总额,实现“让院长不愁没钱花,也让院长有钱不能乱花”[36] - 通过医保基金按人头年度打包、结余留用的方式,促使医院行为从“花你的钱”转变为“花自己的钱”,激励医院努力保老百姓健康,这是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关键[37][38] - 三明医院收入结构优化为“532”模式,即每100元收入中,医疗服务收入占50元以上,药品耗材费用降至30元左右,检查化验控制在20元左右,消除了大量医疗资源浪费[43]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与编制问题 - 三明从2016年起探索成立紧密型医共体(现称健共体),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的法人由总医院院长兼任,目标是做到“一家人,一本账,一条心”[40] - 编制问题是基层改革的难点,乡镇卫生院(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与县医院(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差额拨款)因性质不同难以完全打通人员流动[42] - 三明目前的做法是有限度的改革,人员流动需经过审批,詹积富曾建议为公立医疗机构单独设置一类特殊的编制,以从根本上解决健共体改革的编制难题[42] 药品耗材领域的问题与整治 - 改革前存在严重的药品耗材灰色利益链条,例如某种药出厂价仅5.75元,招标价却达80多元;另一种“神药”一盒五支药店卖14元,招标敢招96元,依靠回扣促销[21][22] - 詹积富认为,国家药监局无需修改《药品管理法》,只需出台规范性文件,对存在回扣促销行为的企业吊销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即可有效整治回扣问题[12] - 三明医改通过斩断药品耗材灰色利益链条,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创造了空间,并促使医疗行为回归正轨[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