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表现与市场担忧 - 公司于11月5日登陆港交所,募资净额140.16亿港元,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IPO及2025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5] - 上市首日开盘即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0%,收盘报131.5港元/股与发行价持平,次日下跌4.94%跌破发行价 [5] - 市场担忧源于公司核心竞争力高度依赖华为的深度赋能,以及前三季度销量同比下滑7.79%和营收增速大幅放缓至3.67% [5] - 公司ADAS中央超算平台、芯片和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由华为提供,自身研发能力更多聚焦于功能验证和工程测试 [7] 财务与业务转型 - 公司前身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2021年与华为合作推出问界品牌后完成转型,2022年更名为赛力斯 [7] - 2020至2023年公司累计亏损近100亿元,2024年得益于问界M7爆火,日均营收达4亿元,日均净利润约1600万元,成为全球第4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7] - 2022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341亿元增至1452亿元,增长超4倍,2025年9月30日A股市值跃升至约3000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超过216.65亿元 [9] 对华为的依赖 - 2022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华为采购智能驾驶等零部件的金额分别为58亿元、72亿元、420亿元和200亿元,呈现快速增长 [10] - 公司深度依赖华为渠道与营销体系,通过华为700多家体验中心销售,广告宣传等服务费从2022年的40.36亿元增至2024年的181.11亿元 [10] - 公司总裁张正萍表示将向全球扩张,不担心华为与其他汽车公司合作,并计划投入18亿美元上市募资用于海外扩张 [10] 销量与市场竞争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105.34亿元同比增长3.67%,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净利率从2024年底的3.27%攀升至5.10% [12] - 同期公司销量同比下滑7.79%至34.07万辆,与行业整体增长超34%形成反差 [14][15] - 公司销量担当为问界品牌,其单车净利润达1.56万元,是长城汽车的1.6倍、比亚迪的2倍多 [17] - 公司面临风险包括豪车市场空间有限(2025年前三季度40万元以上乘用车销量54万辆)以及过度押注增程技术可能面临市场份额流失 [19] 未来战略与研发投入 - 公司寻求突破的两个新支点为继续出海和布局机器人赛道,计划将问界车型引入欧洲市场并在印尼设立年产能约2万辆的生产基地 [21] - 公司通过子公司布局具身智能业务,并与第三方合作推动大模型进入车机,以建立独立的智能化技术平台 [22] - 公司深度学习华为模式,导入IPD流程并推进数字化转型,2022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分别为13亿元、17亿元、56亿元及29亿元 [23][24] - 公司研发技术人员达8005人约占员工总数四成,计划将港交所募资的70%投向研发 [24]
赛力斯吓了市场一大跳
商业洞察·2025-11-08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