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德国三大车企(大众、宝马、奔驰)正面临由美国关税、芯片供应及中国市场疲软带来的巨大成本与盈利压力,但均将2026年视为通过新车型和成本削减进行反攻的关键时间点 [7][8][13][14] 德系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 - 美国自2025年4月起对欧洲整车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后从25%降至15%,原为2.5%),大众集团因此每年增加约50亿欧元成本,奔驰和宝马也面临数亿美元额外成本 [7][8][10] - 安世半导体芯片短缺被视为政治问题,三家车企短期内已找到替代货源,但问题超出企业解决范围 [7][13] - 降本和保证充足现金流成为未来5年生存关键,三家车企均计划通过缩减开支甚至裁员来转移关税成本 [11] 大众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 - 第三季度全球交付219.9万辆,同比增长1%,前三季度累计交付660.4万辆,同比增长1.2% [16][18] - 第三季度销售收入803.05亿欧元,同比增长2.3%,但息税前利润亏损12.99亿欧元(去年同期盈利28.33亿欧元),净亏损10.72亿欧元 [19] - 前三季度息税前利润约54亿欧元,同比下滑58%,净利润34.05亿欧元,同比下降61.5% [19] - 第三季度在华交付64万辆,前三季度累计188.2万辆,同比仅下滑2%,是三家车企中降幅最小的 [19] - 第三季度亏损主因是美国关税带来的约8亿欧元额外支出及保时捷资产减值等非经常性开支(总计约47亿欧元),剔除后调整后营业利润率可达5%左右 [19][20] - 大众品牌降本规模为40亿欧元,加上奥迪、保时捷等项目,到2030年总降本目标达60亿欧元 [21] 宝马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 - 第三季度全球交付58.8万辆,同比增长8.7%,前三季度累计交付179.6万辆,同比增长2.4% [18][26] - 第三季度销售收入323.14亿欧元,同比微降0.3%,前三季度累计收入999.99亿欧元,同比下降5.6% [18][28] - 第三季度息税前利润22.61亿欧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16.97亿欧元,远高于上年同期的4.76亿欧元 [27][28] - 第三季度在华交付14.71万辆,同比微降0.4%,前三季度累计46.4万辆,同比下降11.2%,中国市场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约26% [28] - 前三季度研发总投入59.41亿欧元,同比下降10.6%,公司称研发投入高峰期已过,未来占比将维持在5%左右 [28] - 计划在2026年完成中国经销商网络的合并与整合,以提升盈利 [14][31] 奔驰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 - 第三季度全球销量44.15万辆(乘用车),同比下滑12%,销售收入321.47亿欧元,同比下降6.9% [18][32] - 第三季度息税前利润7.50亿欧元,同比大降70.2%,净利润11.90亿欧元,同比下降30.8% [27][32] - 利润大幅下降主因是重组及裁员成本(第三季度达8.76亿欧元)以及关税上升,公司计划到2027年通过优化人力结构节省50亿欧元成本 [32][33] - 第三季度在华销量12.51万辆,同比骤降27%,前三季度累计41.8万辆,同比下滑18%,是奔驰全球主要市场中降幅最大的地区 [32] 对中国市场的策略与展望 - 三家车企均对2026年在中国市场通过新车型发力反攻展现出信心 [13][14][24][29][36] - 大众集团董事会集体到合肥试驾明年推出的新车型,内部对明后年新车型有信心 [22][24] - 宝马提及即将在中国上市的iX3车型在欧洲订单超预期,i3也将在2026年首秀 [29][31] - 奔驰认为中国高端市场消费者情绪谨慎,竞争激烈,市场整合需数年时间,未来两到三年将进行新一轮产品投放 [34][36] - 宝马和奔驰均在中国进行经销商网络优化,宝马计划合并开设用户服务中心,奔驰则评估并优化表现不佳的经销商 [14][31][41]
三大德系,未来茫然?
汽车商业评论·2025-11-09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