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 - 2025年1-9月国内储能采招合计313GWh,同比大增185%[2] - 政策目标驱动增长,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需达到1.8亿千瓦以上,较2025年6月底的9500万千瓦有近1倍增长空间[5] - 海外市场同步高增,预计2025年欧洲前19大市场新增储能装机容量达35.3GWh,同比增长超75%,且2030年目标为500-780GWh,较当前约50GWh有10余倍增长空间[5] - 新兴市场因电力短缺及“光伏+储能”经济性优于柴油发电,需求从“可选配置”升级为“刚性需求”[6] - 龙头企业业绩表现强劲,阳光电源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6.34%,海博思创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8.7%[7] - 阳光电源预计2026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增速有望达40-50%[7] 锂电池行业 - 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带动国内储能电芯供应紧张,头部电池企业处于满产状态[8] - 锂电产业链11月预排产数据显示样本企业电池排产环比增长1.5%[8] - 产业链上游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原料六氟磷酸锂(6F)价格自7月底最低点至今上涨超过140%,其中10月以来涨幅接近翻倍[8] - 具体材料价格变动显示,电解钴年初至今上涨127.41%,三元前驱体523上涨67.46%,六氟磷酸锂上涨90.40%[9]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推进,半固态电池进入量产阶段,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密集落地,为材料体系和设备环节带来增量需求[9] 光伏行业 - 行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截至2025年二季度,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名义产能均已突破1200GW,而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需求预测仅为570-630GW[10] - 产业链价格自2022年下半年起持续下行,2024年以来普遍跌破成本线,并在2025年6月触及历史低点[10] - 反内卷政策密集出台,2025年7月以来上游环节受不低于成本价销售指导,主产业链价格整体回升,多晶硅致密料、182N硅片、182N电池自7月初低点至10月22日累计涨幅分别达48.57%、53.41%、36.96%[11] - 17家光伏硅料企业计划搭建联合体,并规划成立约700亿元规模的基金用于硅料收储,以推动去产能[11] - 政策因素被视为光伏板块行情的核心驱动因素[11] 机构持仓分析 - 电力设备行业(新能源公司扎堆)是公募基金第二大重仓行业,2025年三季度末持股总市值接近4529亿元[13] - 33只新能源概念股被公募基金持股均超10亿元,其中宁德时代被持股超2000亿元,阳光电源、亿纬锂能、华友钴业被持股分别达405亿元、328亿元、166亿元[13] - 20只新能源股今年以来涨幅超50%,其中7只为“翻倍股”,阳光电源以超178%的涨幅领涨,581只基金重仓该股,持股市值超405亿元[13] - 电力设备行业同时是北向资金第一大重仓行业,2025年三季度末持股市值超4400亿元[17] - 30只新能源概念股被北向资金持股均超10亿元,宁德时代被持股超2400亿元,占北向资金A股总持仓比例超过10%[17] - 北向资金重仓的新能源股中,20只年内涨幅超50%,8只为“翻倍股”,阳光电源同样领涨,北向资金持股市值约141亿元[17] - 融资客做多情绪浓厚,截至11月6日,融资余额超10亿元的新能源概念股共有36只,宁德时代、阳光电源融资余额均超100亿元[19] - 融资客青睐的新能源股中,25只年内涨幅超50%,9只为“翻倍股”[19]
新能源赛道王者归来?基金、外资、融资客重仓这些新能源股!多股年内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