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偿二代二期工程实施后,通过分析保单未来盈余可推导出寿险公司的核心盈利指标“剩余边际”,该指标是分析公司经营状况的关键[1] - 剩余边际的变动主要受退保率影响,不同公司对退保率的精算假设差异会导致剩余边际计算结果显著不同,进而影响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14][15] - 平安人寿的剩余边际在2023年和2024年出现大幅下降,降幅高达5%到7%,主要原因是其存量保单(尤其是重疾险)的退保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12][13] 偿二代二期下盈利寿险公司的剩余边际 - 推导出盈利寿险公司剩余边际的公式:保单未来盈余 = 会计准备金与偿二准备金之差(ACCIF) - 所得税准备 - 现金价值保证,进而可推算剩余边际[2][3] - 2024年底仅有27家寿险公司连续三年在税务口径下盈利,具备计算条件;人保寿险因未达盈利标准被排除在外[5] - 部分公司如新华人寿、工银安盛、建信人寿和交银人寿因未披露关键数据(如会计准备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导致其2024年剩余边际无法准确计算[5] 剩余边际的变动分析 - 保单未来盈余下降的四个主要原因:分红险占比高、提高750天曲线综合溢价、高价值产品继续率低于假设、调整精算假设降低会计准备金[9] - 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存量保单剩余边际的变化基本不受750天曲线变动影响,精算假设调整和运营偏差(除退保外)对存量保单剩余边际影响有限[10][12] - 平安人寿近两年剩余边际大幅下降(2023年减少469亿元,2024年减少585亿元),而中国人寿和太保人寿同期剩余边际保持增长,凸显平安退保问题的严重性[12][17] 退保率假设对剩余边际的影响 - 退保率假设对增额终身寿等产品的剩余边际计算影响巨大,例如采用1%退保率假设计算出的剩余边际可比采用5%假设高出近一倍[14][15] - 平安人寿新单期交产品的合同服务边际率是上市公司中最低的,表明其采用了相对保守的退保率假设;若采用更激进假设,其剩余边际降幅会大幅减少[15] - 部分养老健康险公司通过销售低价长期重疾险积累了可观剩余边际,但其重疾险实际赔偿率已远超定价假设(A/E Ratio达150%),未来潜在亏损可能超过现有剩余边际[16] 主要寿险公司剩余边际数据 - 头部公司剩余边际规模:中国人寿(8,392亿元)、平安人寿(7,890亿元)、太保人寿(3,549亿元)、泰康人寿(2,710亿元)[17] - 剩余边际增长显著的公司:太平人寿(2024年增长202亿元)、泰康养老(2024年增长33亿元)、中英人寿(2024年增长28亿元)[17][19] - 友邦人寿剩余边际为936亿元(假设最低现价保证为0),若考虑20亿元的最低现价保证,其剩余边际将减少200亿元至665亿元[6][17]
盈利寿险公司的剩余边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