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元机器人」完成股改,独立IPO?

智元机器人IPO进展 - 智元机器人于11月10日完成股改,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非独资)”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未上市)”,公司名称相应由“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智元创新(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举被视为其冲刺IPO的关键步骤[2][3] - 公司主要成员发生变更,新增姚卯青、刘斯、廖文颖三位成员[3] 上市路径争议 - 市场存在智元机器人通过“套壳”方式上市的猜测,源于公司在2025年7月8日以约21亿元总价款,通过协议转让加要约收购方式获得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66.99%的股权[4] - 收购完成后,上纬新材股价在7月9日复盘后出现11连板,打破A股最长连板记录,成为年内首只涨幅超10倍(巅峰超15倍)的股票,尽管智元机器人官方多次声明无借壳上市计划[4] - 2025年11月6日,上纬新材公告称要约收购清算过户手续已完成,并表示将与关联方独立开展业务;次日(11月7日),上纬新材公告董事会将全面改组,智元创始团队成员彭志辉等进入新一届董事会,此举结合智元股改,引发市场对上纬新材后续动作的关注[4] - 同时,业内存在智元机器人计划独立上市的消息,2025年10月10日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称,公司正计划于2026年在香港启动IPO,目标估值区间为400亿至5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63亿元至455亿元),但该消息遭公司官方辟谣[5] - 文章作者认为外媒给出的估值偏低,指出二级市场对同行宇树科技的保守估值已达500亿元以上,乐观估值突破千亿元[6] 人形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人形机器人公司上市进程加速,除智元机器人外,宇树科技于7月18日宣布启动IPO进程,乐聚机器人于10月31日在深圳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云深处于11月3日完成股改,目前共四家公司冲刺IPO[8][10] - 率先完成科创板上市对公司意义重大,意味着可获得更多资金支持[8] - 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已形成“智元链”和“宇树链”,与特斯拉的“T链”、优必选的“H链”并称为人形机器人四大核心供应链[9] - 但文章指出,智元和宇树对二级市场机器人板块的催化作用有限,其产业链公司仅迎来短暂涨幅,当前机器人板块行情的核心催化仍来自特斯拉Optimus[9] 产业链合作情况 - 智元机器人与多家上市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均普智能(688306.SH)与其合资成立宁波音智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代工、代销及二次开发,并于2025年6月启动首条人形机器人量产中试线,实现智元GI机器人大规模量产及A2全人形机器人一定规模量产[7] - 富临精工(300432.SZ)为智元提供电关节模组,并于2025年2月合资成立成都安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实施人形机器人项目[7] - 蓝思科技(300433.SZ)自2024年起已为智元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整机,并于2025年1月向其交付2000个灵犀X1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模组、DCU控制器及夹爪等核心组件[7] - 恒工精密(301261.SZ)作为智元机器人资方之一,通过青岛安鹏具身基金持股0.69%,同时也是其胶体结构件核心供应商[7]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公司上市仅能获得短暂荣光,实现真正的商业闭环才是长期立足关键[9] - 特斯拉Optimus Gen3即将发布,其产业链上市公司受到市场关注,执行器与关节总成环节的拓普集团(601689.SH)为特斯拉线性执行器总成主力供应商,三花智控(002050.SZ)为旋转关节总成核心供应商[11] - 其他总成环节,新泉股份(603179.SH)新增机器人关节总成且与T产业链高度绑定,均胜电子(600699.SH)已批量交付机器人后脑勺、颈部、肩部、膝盖及手指等部件[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