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智能化11月投资策略】Robotaxi迈入新阶段,继续看好智能化主线!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2025-11-11 17:09

核心观点 - 市场预计在第四季度将重新关注智能化的投资机会,主要驱动力是AI技术在物理世界应用(如Robotaxi)的加速落地 [2] - 2026年被预测为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元年,核心玩家将加速入局L4级别自动驾驶 [2] - 当前投资布局倾向于港股优于A股,软件优于硬件,B端机会优于C端 [4] Q4智能化投资机会分析 - 自2023年AI行情以来,每一轮AI行情后期市场都会扩散至智能化,智能化被视为未来3-5年超预期的应用领域 [2] - AI智能车已具备L4级能力(以Robotaxi/van为例) [2] - Q4智能化催化剂密集:特斯拉V14版本发布、小鹏11月科技日公布2026年Robotaxi量产细节、小马智行Q4计划新增投放第七代无人车约500台且有望毛利转正、文远知行加速出海、地平线HSD于11月上市等 [2] 与去年Q4的异同点 - 相同点在于均由AI技术扩散驱动 [3] - 不同点在于:去年Q4更强调汽车逻辑与AI逻辑的共振,今年Q4更强调AI逻辑的独立演绎,反映出产业兑现能力增强 [3] - 去年投资重点在硬件机会和C端销量带动,今年可能更关注软件机会和B端市场的突破 [3] 投资标的布局建议 - 港股市场优于A股,软件领域优于硬件,B端市场优于C端 [4] - A-H股首选投资组合为小鹏汽车-W、地平线机器人-W、曹操出行 [4] - 下游应用维度核心标的包括:Robotaxi视角的一体化模式(特斯拉/小鹏汽车-W/千里科技)、技术提供商+运营分成模式(地平线机器人-W/百度集团/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网约车/出租车转型(滴滴出行/曹操出行/如祺出行/大众交通/锦江在线) [4] - Robovan视角核心标的包括德赛西威、中邮科技、开勒股份等 [4] - C端卖车视角核心标的包括小鹏汽车-W、理想汽车-W、华为系、小米集团-W等 [4] 智能化月度回顾与展望 - 9月回顾:相比2025年第一季度,2025年第三季度各家车企智驾能力均有提升,绝对差距呈现缩小趋势,新势力自研方阵(小鹏/华为/理想)稳居第一梯队,蔚来/小米快速跟进 [11] - 8月城市NOA级智能化渗透率达23.0%,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11] - 小鹏智能化渗透率达76.1%,环比提升2.9个百分点;问界总体城市NOA智驾渗透率为95.0%,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理想总体城市NOA智驾渗透率为63.2%,环比提升3.9个百分点 [11] - 10月总结:特斯拉FSD V14发布,参数量相比V13提升10倍达到百亿级别;小鹏智驾一号位换帅;北京智驾集中体验显示第二梯队主机厂/供应商路测接管次数明显减少并向第一梯队趋近 [11] - 9月城市NOA级智能化渗透率达22.4%,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 [11] - 11月展望:小鹏发布第二代VLA模型,底层架构切换为VLA 2.0,依托阿里云3万卡智算集群与720亿参数基座模型,实现每5天全链路迭代一次;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于港股上市 [11] 消费者买单意愿与渗透率预测 - 2025-2027年展望:汽车智能化核心任务是推动国内新能源(电动化)渗透率实现50%-80%+的突破,商业模式仍以帮助车企卖车的硬件为主,软件收费模式在国内难以实质性突破 [21] - 2028-2030年展望:Robotaxi有望走向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汽车出行革命实现质的突破 [21] - 预测显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城市NOA智驾销量将从2024年的118万辆增长至2027年的1024万辆,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22] - 2025年1-9月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城市NOA级别智驾渗透率在22.4%左右波动 [23] 车企智驾能力比较 - 特斯拉与小鹏最为相似,坚持纯视觉方案;华为相比国内车企全栈自研能力最为领先;国内各大车企紧密追赶 [47] - 主要比较维度包括智驾战略、技术方案、应用策略、定价策略、大算力芯片等13个方面 [48] - 特斯拉中国推出FSD免费体验活动;理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负责人分享MindVLA最新进展;极氪发布H7和H9智驾方案;广汽集团旗下高端品牌昊铂将全系产品标配高阶智驾;奇瑞计划全球市场同步推进猎鹰智驾 [51] 产业链与供应链梳理 - 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标的覆盖感知(摄像头、激光雷达)、决策(芯片、域控制器)、执行(制动、转向)以及其他关键环节(连接器线束等) [15] - 核心公司包括舜宇光学科技、韦尔股份、英伟达、德赛西威、伯特利等 [15] - 算法、中间件、云服务提供商包括文远知行、小马智行、Momenta、中科创达、金山云等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