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万亿薪酬方案”的核心内容与背景 - 2025年特斯拉股东大会以75%的支持率通过了马斯克的“万亿薪酬方案”[11] - 该方案为一份十年期“业绩对赌”协议,包含12层市值与运营目标,最终目标是公司市值达到8.5万亿美元,年度调整后EBITDA达到4000亿美元[12] - 若所有目标达成,马斯克在特斯拉的持股比例有望从当前的13%提升至25%,这是其认为能确保对公司影响力的“安全线”[16][17] - 此次方案比2018年提出的550亿美元薪酬方案更为激进,当时的目标是市值达到6500亿美元,但该方案后被法院推翻[13][15] 马斯克推动薪酬方案的深层动机 - 马斯克明确表示,其根本担忧在于未来推进如机器人军队等创新业务时可能被罢免,该薪酬方案本质上是应对控制权问题的“保卫战”[18] - 为确保方案通过,采取了包括创建专门拉票网站、投放数字广告、在社交媒体拉票等一系列激烈措施,马斯克甚至威胁若方案不通过将离开特斯拉[19][20] - 股东面临两难选择:支持方案意味着赋予马斯克更大控制权;反对则可能引发股价下跌10%的抛售风险[24] 英伟达黄仁勋的持股与薪酬对比 - 黄仁勋在英伟达的持股比例仅为3%,其2025财年总薪酬为4990万美元,其中基础工资150万美元,股票奖励3880万美元[31] - 黄仁勋是英伟达最大的个人股东,但持股比例在主要股东中仅排第五,最大机构股东先锋集团持股8.73%[32] - 与同行相比,黄仁勋持股比例远低于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约40%)和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约13%)[31] 黄仁勋持股比例低的原因与管理哲学 - 黄仁勋持股比例从英伟达1999年上市前的12.8%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发行大量股票用于员工股权激励[35][37][38] - 截至7月27日,英伟达未实现的股票期权激励金额高达140亿美元,大部分预计在两年内确认[39] - 黄仁勋的管理哲学强调“善待员工”,其审核所有4.2万名员工的薪酬,并以其管理团队诞生大量亿万富翁为荣[42] 两位CEO及公司差异分析 - 马斯克因早年PayPal、OpenAI等经历中对控制权失手有“创伤”,而黄仁勋是英伟达首次创业,无类似焦虑[43] - 特斯拉处于向AI、机器人业务转型的阵痛期,存在内部摩擦,马斯克需确保控制权以推进变革[45] - 英伟达则在人工智能既定路线上高歌猛进,黄仁勋重心在于应对外部风险、扩大产品覆盖、巩固行业地位,如近期与甲骨文、OpenAI达成大宗合作[46][47] - 华尔街看好英伟达,有投行将其目标市值上调至超过8.5万亿美元,与特斯拉薪酬方案的终极目标巧合一致[50]
马斯克「万亿讨薪」成功,黄仁勋为什么不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