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2026年医药行业投资继续推荐哑铃策略,即科技创新进取与高股息传统防守相结合 [2] - 创新药产业进入2.0时代,国际化出海趋势明确,并带动CXO等上下游产业链景气度回升 [2][3] - 医疗器械领域基本面逐步改善,产品升级与出海加速,集采规则优化利好头部公司 [18] - 支付端结构变化是关键,医保紧平衡下,商业保险与自费支付有望为创新药械及中高端医疗服务注入新活力 [25] - 传统分红蓝筹板块估值处于低位,是行业投资的压舱石 [23] 创新药产业趋势与国际化 - 国产创新药临床数据国际竞争力凸显,2025年批量读出优质数据,例如信达生物IBI3R3在IO经治NSCLC患者中3mpk鳞癌mPFS达9.3个月,科伦博泰sac-TMT在1L TNBC中单药mPFS达到13.4个月 [5] -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BD)活跃度显著提升,首付款5千万美元以上的BD交易中,中国占比从2019年的0%大幅提升至2025年5月20日的42% [6] - 创新药国际化形式多样,除license-out外,平台型交易频出,体现海外合作方对国产创新平台的认可度提升 [6] - 2026年创新药行业预计进入结构性分化阶段,获得MNC背书、具有重磅药物潜力、全球研发进度领先的品种更易获得超额收益 [9] - 多款国产创新药处于全球研发中后期,例如信达生物IBI363(武田合作)、科伦博泰sac-TMT(默沙东合作)、百利天恒iza-bren(BMS合作)等均在全球开展关键性临床试验 [10] 创新产业链景气度传导(CXO) - 创新药投融资数据改善与二级市场热度提升,有望反哺国内新药研发需求,带动内需CRO订单修复 [11] - 预期内需CRO将在2026年看到订单端明显修复,并有望在2026年下半年财报端兑现 [11] 医疗器械行业复苏与出海 - 医疗设备公司基本面或正逐步走出阴霾,主要公司合同负债同比增速在2024年下半年重回正增长,收入端呈现逐季度改善 [14][16] - 行业集采规则持续优化,2025年下半年提出"集采反内卷",规则和降价幅度趋于合理,国产头部企业凭借产品实力在集采中实现市占率快速提升 [18] - 医疗器械公司出海呈现加速态势,2025年上半年多家公司海外收入增速领先于总收入增速,例如迈瑞医疗海外收入同比增长5%(总收入同比下降19%),联影医疗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2% [19] - 海外收入占比显著,例如南微医学海外收入占比达58%,海泰新光海外收入占比达75% [19] AI与科技赋能医疗产业 - AI+医疗进入应用普及化阶段,在药物研发、临床诊断、诊疗咨询、手术机器人等领域成为落地先行点 [4][20] - 脑机接口、医疗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始进入初步落地探索阶段,新工具与新商业体系崭露头角 [20] 传统板块与红利资产 - 医药商业、中药、药房、仿制药等商业模式成熟的行业龙头公司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竞争力,具有稳定增长预期和较好分红比例 [23] - 高分红医药股估值仍处于低位,存在修复空间,2026年建议关注2025年年报前后和2026年尾两个关键配置时间窗口 [23] 支付体系变革与内需展望 - 医保基金长期维持紧平衡状态,受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参保率下降影响,2024年起医保收支增速出现剪刀差 [25][29] - 商业健康保险迎来政策密集支持期,2025年启动首版商保创新药目录申报与价格协商,并在一线城市试点"医保+商保+自付"一站式结算 [25] - 商保发展有望为创新药械和中高端医疗服务注入可观增量资金,类比2016年医保支付能力提升对行业的带动作用 [25][33] - 自费端需求有望随消费者信心回暖及潜在刺激措施而释放,利好中高端医疗需求反弹 [25]
中金2026年展望 | 生物医药:创新主旋律,出海与商保破局
中金点睛·2025-11-12 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