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又到年底,绩效考核该怎么做? | 首席人才官
红杉汇·2025-11-12 08:05

绩效管理的核心认知纠偏 - 绩效优秀不等于自动晋升 当前超出职级的预期表现仅是更高职级成长的起点 需区分当前胜任与更高阶准备度[7] - 绩效评估不等于直接加薪 薪酬调整受预算规则和跨部门绩效校准等多重约束 与评估时间节点和目标不同[7] - 绩效管理不是年终一次性工作 依赖模糊记忆的年度评估不公平低效 应成为全年持续沟通的过程[8] - 绩效管理本质是评估表现 核心定位是员工与管理者协同确认的建设性书面记录 聚焦行为、方式、价值观与价值创造 而非单纯评级工具[8] - 64%的员工认为绩效评估完全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提升工作表现 仅32%的高管认为当前体系能有效支持人才决策[8] - 企业每年因绩效评估损失的工时成本高达240万至3500万美元 仅关注产出数据会导致无效忙碌[9] - 仅约26%的企业认为其管理者在激发团队绩效方面非常有效 管理者只将13%的时间用于人才培养[9] - 仅有47%的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 从岗位导向到技能导向的转型期使传统工作描述面临挑战[9] 构建有效绩效管理的基础框架 - 明确标准是关键 基于目标与理念设计绩效管理战略 而非流程与模式 明确流程目的并摒弃无关部分[10] - 绩效管理可以有多种目的包括人才培养和辅导 可将发展性沟通与绩效评估脱钩并融入日常工作[10] - 结合行业标准借助AI工具与资深员工经验 短期内完成初稿约80%准确率即可起步 再通过全员研讨优化[15] - 组织各职级员工逐行梳理明确职责、行为标准与优秀的具体体现 累计投入不超过2天即可形成落地文档[15] - 让员工与管理者共同参与流程制定并赋予决策权 建立基于数据与证据的透明评估体系以建立信任[15] - 用一对一的会谈作为全年绩效的记忆存储点 用纸质总结笔记为员工留存书面记录避免年终遗忘[15] - 记录内容包括超出预期的成就、践行价值观事例、每周骄傲成果、重点工作与职业目标、待解决的挑战及反馈[15] 绩效目标的动态设定与追踪 - 目标设定优先采用季度目标 90天周期的规划更清晰务实 员工对短期目标的把控力更强能及时调整适配变化[12][15] - 由员工自主制定目标 管理者仅提供护栏避免目标过易或过难 确保目标兼顾个人职业发展与公司需求[15] - 目标每月或每季度更新追踪 明确未达目标和未达预期之间的关联 意外导致目标无法完成不意味着没达到职级预期[15] 超越流程的人力效能工程系统 - 要最大化发挥人力效能需跳出单纯绩效管理流程 采取更全面长期的举措将人力效能工程融入日常工作场景[13] - 打造一套系统性驱动人力价值与产出质量的体系 意味着建立完整的人力效能战略而不仅是一套评估标准[13] - 企业文化必须同等重视业务成果与人才成长以实现人力效能倍增效应[14] - 具备成熟结构设计能力的组织其变革成功率是普通公司的五倍 为身心健康重新设计工作与组织比单纯加福利效果更显著[14] 管理者角色重塑与人力流程优化 - 让管理者从打分者转变为连接者与辅导者 鼓励积极协作关系并建立清晰的团队文化规范[16] - 允许冒险与失败 同时强化实时反馈习惯 既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认可取得的成就[16] - 拥有浓厚认可文化的企业其人才管理和业务成果都显著更优[16] - 从招聘、学习到奖励与认可 各类人力实践应被重新设计以释放人的潜能 让制度更贴近个体、更多共创、更人性化[17] 科技数据与空间设计的赋能作用 - 利用AI与智能系统实现实时反馈和面向员工的学习指导 技术能直接改善人本成果尤其是幸福感[18] - 数据驱动的系统能主动发现安全隐患或不良互动以便及时处理[18] - 通过物理空间布局促进跨部门互动、融入自然元素 提升协作效率与员工幸福感进而带动绩效提升[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