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产配置新逻辑?从固收 + 到港股科技,两大核心赛道干货速递
中国基金报·2025-11-12 12:31

文章核心观点 - 活动旨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投资理财需求并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1] - 2025年资本市场存在结构性机遇 国内经济复苏且企业盈利企稳 港股市场表现亮眼 [1] - 活动邀请基金经理分享对"固收+"策略及港股市场的专业见解 以解答投资者关于资产配置的疑惑 [1][4] "固收+"投资策略与市场展望 - "固收+"产品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特性 是结构复杂的稳健投资选择 其投资资产覆盖债券和股票 [5][6] - 基金经理拥有19年从业经验 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策略 [8] - 宏观分析是指导大类资产比较与选择的核心框架 对"固收+"产品尤为关键 [8][9] - 2021年基于对能源供给问题的判断布局能源领域投资 相关上市公司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11][12] - 2023年起制造业投资替代房地产投资 经济增长更多由供给扩张驱动 导致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和盈利能力走低 [12][13] - 2023年后债券呈现顺周期特征 同年进入牛市 股票市场流行哑铃型投资策略 [13] - 2025年6月起制造业投资增速开始低于GDP增速 7-9月同比增速连续三个月为负 经济供给增长最快阶段或已过去 [14] - A股大概率已进入由供给下降驱动的盈利上升期 但各行业盈利上升节奏存在错位 [16][17] - 债券方面 企业盈利结构性好转将使物价对债券收益率的影响逐步释放 [17] - 股票方面 哑铃型策略或将调整 稳健成长类资产因盈利进入上升期且估值不高而更具竞争力 [18] 恒生科技与港股市场展望 - 自2018年起大量新兴科技公司在港股上市 形成支持科技股成长的市场环境 [20] - 2025年三季度港股成交最活跃的10只股票中多数为科技股且是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 [22] - 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固定为30只 单个成分股权重上限8% 每季度调整一次并设有IPO快速纳入机制 [23] - 指数成分股为港股市场市值覆盖率超过30%的中国高科技龙头企业 涵盖大互联网平台、智能硬件、AI技术服务及智能汽车等核心赛道 [25] - 自指数有数据以来至2025年三季度 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收益率达115% 显著高于沪深300指数的31% 具有高贝塔特性 [27] - 对2025年四季度港股持谨慎乐观态度 当前估值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上半年港股单交易所IPO规模全球第一 [29] - 2024年以来港股中国企业指数、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在全球主要指数中涨幅居前 但上涨仍属超跌后修复 [29] - 2024年港股上涨主要由成分股公司盈利增长驱动并伴随估值修复 形成"戴维斯双击" [31] - 2024年以来美联储多次降息 美元走弱推动资金流入港股 南下资金占香港主板成交额比例已超一半 [31][32] - 港股核心投资策略包括高股息策略和高成长策略 后者聚焦具备显著稀缺性的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 [33] - 恒生科技指数当前静态市盈率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未来两年成分股成长性突出 在全球主流科技股指数中呈现"高成长+低估值"特征 [34] - 与纳斯达克100指数相比 恒生科技指数当前估值差距不合理 未来存在估值向上修正的空间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