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年大考”来临,发起式基金命运不一
券商中国·2025-11-12 18:54

发起式基金清盘风险加剧 - 三季度规模数据显示发起式基金存续面临严峻挑战,清盘呈现加速趋势[1][2] - 多数产品无法摆脱规模困境,个别产品通过突击买入度过三年考核节点,但更多产品到点清盘[2] - 2亿元规模门槛成为悬在发起式基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多只成立于三年前的产品面临清盘风险[3] 发起式基金规模分化现象 - 部分基金通过优秀业绩实现规模增长,如永赢科技智选涨幅达246.27%,规模达到115.21亿元[5]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规模突破200亿元,中航机遇领航等多只发起式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5] - 另一部分基金规模长期在1000万元到5600万元之间徘徊,需要通过短期"冲规模"方式跨过2亿元门槛[4] 发起式基金设立背景与优势 - 2022年一年内成立超300只发起式产品,主要在市场低迷时期设立[6] - 发起式基金具备更低成立门槛,能在市场震荡时快速成立,捕捉低估优质资产[6] - 基金公司自有资金投入并持有至少三年的要求,能激励长期投资理念[6] 发起式基金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 清盘与上新并存,10月份至今仍有近20只主动权益发起式基金公告成立[7] - 部分赛道产品如港股通、量化等虽业绩亮眼,但受限于渠道推广和市场关注度,规模难以提升[7] - 较小管理规模导致较高运营成本,长期侵蚀基金收益,形成规模困境的恶性循环[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