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行发布三季度政策报告,软银清仓英伟达加投OpenAI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2025-11-13 08:33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 - 央行三季度报告强调需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更多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2] - 央行提出要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关注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不同类型资产收益率的关系 [2] -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是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等关系,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2] - 央行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2] - 央行对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担忧加剧,但对国内经济增长保持较强信心 [2] - 央行短期内实施降息的必要性可能下降 [2] - 央行关注利率比价关系,年初债市对潜在降息的提前定价导致预期差和债市波动 [3] 美国经济K型分化 - 美国银行调查显示,近24%的美国家庭为"月光族",其收入全部用于满足基本需求 [4] - 在低收入家庭中,"月光族"比例达29%,较2024年的28.6%有所上升,而中高收入家庭该比例几乎无变化 [4] - 千禧一代高收入家庭的平均工资增速比同代低收入家庭高出5个百分点,反映典型的"K型经济" [4] - 全球处于宽松货币政策周期的经济体均面临不同程度的K型分化问题 [4] - 流动性注入市场后,持有更多金融资产的高收入家庭优先受益,低收入家庭财富增长有限且抗风险能力弱 [4] -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或加剧财富分化,行业头部企业和人才收入激增,大量流程化岗位可能被取代 [4] 支付清算行业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倡议支付服务主体加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包括规范授权管理、强化商户风险管理等 [6] - 协会倡议杜绝默认开通行为,保证用户开通"免密支付"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并提供一键取消功能 [6] - 免密支付功能的开通流程顺滑,但关闭选项极为隐蔽 [6] - 免密支付的出现更多是为了简化操作流程,促成非必要、非计划型消费 [6] - 不熟悉手机操作的中老年群体可能在不知情下开通免密支付,导致误买物品且后续退款困难 [7] 电商行业 - 京东"双11"下单用户数增长40%,订单量增长近60%,但未公布具体成交额 [8] - 小米"双11"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突破290亿元,公司让利20亿,单品最高立省4000元 [8] - 阿里巴巴取消"GMV竞速赛",不再实时公布成交总额,并将30%的搜索流量向中小商家和新品倾斜 [8] - 双11期间,多家电商平台对品牌实施"价格约束"规则,要求其他平台的最终到手价不得低于本平台售价 [8] - 京东双11促销活动长达37天,全年不间断的电商活动使双11全年底价的含金量骤减 [8] - 部分中小商家参加活动虽提升销量,但算上额外时间及人工成本,最终可能是亏本 [9] 科技投资与AI行业 - 软银集团第二财季净利润达2.502万亿日元,大幅超过去年同期的1.18万亿日元 [10] - 软银愿景基金账面收益190亿美元,对OpenAI的投资贡献了2.157万亿日元(约140亿美元)的账面收益 [10] - 软银已于10月出售所持英伟达全部股份,并计划通过愿景基金2号在12月向OpenAI追加投资225亿美元 [10] - 软银清仓英伟达可能是为回笼资金、缓解资金压力,并非看衰AI行业 [10] - 巴克莱银行报告指出,甲骨文为履行AI合同的资本支出远超其自由现金流支撑能力,严重依赖外部融资 [12] - 巴克莱预测甲骨文从2027财年起将面临严重融资缺口,可能在2026年11月耗尽现金,其债务评级被下调至"低配" [12] - 甲骨文债务股本比高达500%,远高于亚马逊的50%、微软的30%以及Meta和谷歌 [12] - 美国超大规模供应商行业通过发行巨额债券为AI竞赛融资,已开始对信贷市场造成压力 [12] 基金行业 - 年内公募基金新发数量达1371只,超越2023年的1266只和2024年的1143只,接近2022年的1424只 [14] - 年内新基金发行总规模约9653亿元,为2019年以来新低,平均募集规模仅为7.82亿元 [14] - 2020年至2024年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分别为21.94亿元、14.92亿元、10.53亿元、9.08亿元、10.59亿元,均远高于今年 [14] - 年内股票型基金发行量达761只,创历史纪录,较2024年全年的470只大增62% [14] - 被动指数型基金和增强指数型基金合计735只,占股票型基金发行比例高达97% [14] - 债券型基金发售遇冷是拖累基金发行总规模的关键,债市表现偏弱 [15] 中国股市 - 11月12日沪指报4000.14点,跌0.07%,深成指报13240.62点,跌0.36%,创业板指报3122.03点,跌0.39% [16] - 沪深两市成交额1.95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486亿元,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下跌 [16] - 市场热点快速轮动,油气概念爆发,医药板块持续走高,银行板块表现强势,消费板块局部活跃 [16] - 超硬材料股集体大跌,培育钻石、光伏、可控核聚变等板块跌幅居前 [16] -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表示坚决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急涨急跌,监管态度明确 [17] - 10月国内宏观数据修复速度大幅放缓,场内难以形成有效板块轮动,导致指数持续横盘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