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航空航天科技行业在“十五五”规划期间将受益于建军百年目标和国防现代化需求,行业有望保持高景气度 [2] - 全球安全需求上升和国内特种装备的性价比优势,为我国航空航天科技行业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拓展空间 [2] - 国防建设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融合”及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发展,无人装备、智能化、商业航天等领域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7][8][10][11] - 航天强国战略地位提升,商业航天被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卫星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在“十五五”期间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新阶段 [11] “十五五”规划与行业需求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将牵引核心装备迭代和批产需求 [2] - “十四五”期间核心装备已完成快速迭代和批产上量,例如航发动力、中航沈飞、中直股份2024年收入较2020年分别增长67%、57%、51% [2] - 规划强调构建智能化军事体系,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如太空、网络、无人智能),并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规模化实战化 [2] 全球市场与海外拓展 - 2024年全球军费开支同比增长9.4%至约2.72万亿美元,创冷战以来最大年度增幅,安全需求优先级在全球范围内提升 [2] - 我国特种装备在全球市场份额仅为5.9%(2020-2024年),远低于美国的43%和法国的9.6%,显示巨大提升潜力 [2] - 对比国际公司(如洛马、波音、达索航空海外营收占比达26.06%-64%),国内核心主机厂的海外营收占比几乎为零,未来提升空间显著 [2] 三化融合与新域新质发展 - 国防体系正迈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新域新质装备已具备大规模列装基础 [7] - 无人装备是现代防务体系渗透率快速提升的代表,建议明确提出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及反制能力建设 [7] - 人工智能(AI)正重构防务体系,赋能认知和决策环节,加速OODA循环(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相关基建和应用环节有望高速成长 [8] - 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工业体系持续赋能行业,标准通用化助力特种装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 [10] 航天强国与商业航天 - “十四五”期间中国航天成果丰硕,包括空间站全面建成、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等,航天强国目标将牵引“十五五”行业景气 [11] - 商业航天首次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11] - 国内商业火箭发射次数从2020年的5次(占比12.8%)提升至2024年的19次(占比27.9%),可复用火箭等关键技术有望在“十五五”突破 [11] - 2024年全球卫星发射数量达2873颗,截至2025年10月国内已完成12组卫星互联网低轨组网星发射,卫星互联网建设与应用场景落地将加速 [11] 北斗导航与遥感应用 - 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终端产品总销量超4.1亿台,14纳米高精度授时芯片实现量产 [14] - “十五五”期间北斗导航将深化与交通、农业、能源、低空经济等行业融合,规模化应用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提升 [14] - 我国在轨遥感卫星数量超过400颗,商业遥感星座(如吉林一号、女娲星座)建设持续推进,遥感应用与风险普查、交通管理、低空经济等产业深度融合 [14]
中金 | 深度布局“十五五”:军工篇
中金点睛·2025-11-13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