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在"十五五"期间将受益于稳内需政策、新能源转型、加速出海以及智能化技术延伸至具身智能等领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8][20] 政策稳内需 -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2024年全国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超650万辆,2025年政策接续后截至10月22日累计补贴申请量突破1000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超340万份,置换更新超660万份 [2] - 中央政府1380亿元以旧换新补贴资金将在2025年3-4季度分批有序下达,以支撑全年需求 [2] - 2025年1-9月累计批发量达1700.7万辆,同比+9.2%;上险量累计达1676.5万辆,同比+5.8% [3] - "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于2025年6月1日施行,主要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4] - 政策工具箱有望进一步丰富,包括刺激置换需求(首购需求占比从2016年70%降至2024年25%)、适度放宽限购政策(影响需求超650万辆)以及新能源购置税平稳退坡 [4][6] 新能源转型 - 中国新能源转型进度领先,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1077万辆,同比+68%,2020-2024年复合增速达75% [8] - 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57.2%,前三季度报废汽车回收量734.5万辆,同比增长47.9% [8] - 商用车新能源加速,2024年新能源重卡上险量同比+138%至8.2万辆,渗透率提升至13.6%;公共汽电车纯电比例达74% [9] - 2025年1-9月国内纯电增速达32%,快于混动,纯电拐点已现 [9] - 预计中长期新能源渗透率可达70%以上,2026年增速或因政策退坡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双位数增长 [10] 汽车出海 - 中国汽车出口加速,2024年汽车出口达586万辆,3年复合增速达43%,预计2025年出口量有望突破600万辆 [13] - 2025年1-9月乘用车累计出口417万辆,同比+14.8%;其中新能源出口166万辆,同比+84%,新能源占出口比重较2024年增长15个百分点至40% [13] - 贸易壁垒风险提升,多国收紧汽车进口税费政策,中国车企通过产能出海与合资合作等方式应对 [15] - 预计2025年海外市场新能源销量达666万辆,渗透率12%;2030年销量达2000万辆,年复合增速26%,渗透率33% [16] - 预计中国自主品牌2030年海外销量有望超900万辆,其中新能源超550万辆,对应25%的市场份额 [16] - 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外延并购+自建产能"完善出海布局,近三年海外本地化建厂加速 [18] - "带路国家"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双方在汽车工业上具有广阔的合作共赢空间 [19] 智能化与具身智能 - 新能源汽车积累的制造业基础与AI软件能力可横向迁移至人形机器人产业,助力具身智能发展 [20] - 人形机器人远期下游覆盖工业、家庭、公共服务等场景,有望孕育万亿元级别市场空间 [20] - 海外特斯拉领先,其Optimus机器人规划2026年底建立年产100万台产线;国内初创企业及汽车等跨界主体加速涌入 [24] - 人形机器人硬件量产降本是刚需,当前特斯拉Optimus v2成本估算达30万元以上,远期目标近2-3万美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可提供助力 [26] - 软件能力是产业卡点,智能驾驶的发展经验(如端到端模型、多模态技术)可为具身智能提供借鉴 [28]
中金 | 深度布局“十五五”:汽车及出行设备篇
中金点睛·2025-11-13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