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市场概况与定位 - 北交所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和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汇聚了280家上市公司[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8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过半[1] - 市场已汇聚近950万户合格投资者,与公募基金、QFII等机构资金形成多元生态合力[1][9] 北证50指数核心特征 - 指数由50只市场代表性龙头证券构成,精准覆盖创新型中小企业,包含大量细分赛道“隐形冠军”[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北证50成份股中40%为专精特新企业,88%为高新技术企业[1] - 指数前十大成份股覆盖材料、医疗保健、工业、信息技术、可选消费等多个Wind一级行业,总市值规模显著,例如贝特瑞总市值421.29亿元,权重达8.24%[2] 北证50指数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北证50指数年内涨幅近50%,领跑A股主要指数[4] - 指数不仅收益率领先其他科创类指数,夏普比率、Calmar比率等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也处于领先地位[3] - 市场流动性显著提升,2025年7月31日成交额达到2022年指数成立初期的44倍,日均成交额多次站上400亿元[3][11] 政策与资金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是指数走强的核心托底力量,包括“北交所深改19条”落地、引入做市交易机制、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等[7] - 北交所董事长明确将加快推出北证50ETF,预计可为市场注入超200亿元增量资金[7] - 机构资金加速布局,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北交所市值超过1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场[9] 指数产业配置与成长性 - 指数主要配置电力设备、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子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8] - 成份股聚焦硬科技赛道如AI、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卡脖子”领域,在技术壁垒或细分市场占有率上具备不可替代性[7][8] 投资工具与策略分析 - 北证50指数与沪深主板指数相关性较低,可作为资产组合的多样化配置工具以提升进攻性[14] - 中加北证50成份指数增强型基金采用“被动跟踪+主动增强”双轨模式,通过量化多因子选股模型追求β收益与α收益的双重获取[17][18] - 该基金构建多维度因子体系,结合基本面因子、财务因子和量价因子,并借助AI算法智能组合以灵活应对市场风格切换[18][19][20]
透视北证50投资风口|中加基金持续掘金“专精特新”核心资产
中国基金报·2025-11-13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