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核心观点 - 建筑业面临严重生产力停滞和劳动力危机,仿人机器人被视为破局关键 [1] - 建筑业生产力年均增速仅0.4%,远低于制造业的3%,存在40万亿美元住房与基建需求缺口 [1] - 行业依赖人工、项目定制化程度高、安全风险大导致数字化和自动化进程缓慢 [3] - 劳动力老龄化与年轻人从业意愿低构成行业“死结” [3] 仿人机器人的核心优势 - 仿人机器人具备全能特性,能执行搬水泥、焊钢筋、清垃圾、装石膏板等大部分基础工序 [6] - 依靠“具身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能实时感知环境、自主决策并理解口头指令,灵活性远超传统专用机器人 [6] - 机器人可24小时连续工作,无需社保和奖金,装石膏板误差极小,刷墙效率达每天300平米,是工人的6倍 [9] - 能与BIM、数字孪生等工具配合,通过施工前模拟避免返工,大幅提升效率 [9] 技术挑战与成本趋势 - 大规模应用需突破AI基础模型、移动性与灵活性、安全与协作能力三大核心技术 [10] - 当前机器人存在环境适应性差、精细操作不灵活、核心零部件昂贵等问题,单价高达百万人民币 [10] - 麦肯锡预测机器人成本将在2030年降至10万美元以下,2035年达到2-5万美元 [10] - 行业缺乏明确的安全标准和责任认定规则,相关国际标准正在制定中 [10][11] 未来十年发展蓝图 - 3-5年内,机器人将专注于材料搬运、场地清理、刷墙铺地等简单重复性任务,解放工人50%的时间 [13] - 5-10年中期阶段,机器人将执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管道安装等中等复杂度任务,实现人机协同 [13] - 10年以上长期阶段,机器人将具备自主完成全流程施工任务的能力,彻底重塑建筑业流程 [14] 企业部署策略 - 大型企业可采用先行者策略,与OEM深度合作,主导技术研发和定制化开发 [17] - 中型企业适合早期采用者策略,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成熟产品,在标准化项目中抢占市场 [17] - 小型企业可采用选择性部署者策略,在材料搬运等ROI高的场景小范围试点,逐步推进 [18]
关于人形机器人造房子,麦肯锡很认真的预测了
机器人大讲堂·2025-11-13 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