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尽管2025年以来超97%主动权益基金实现正收益,但将时间轴拉长至五年,自上一轮A股牛市以来,全市场仍有38%的主动权益基金(1019只)依然身处亏损之中 [2] - 高位加仓、频繁换手与赛道依赖,成为侵蚀基金净值的三大主因 [2] - 面对A股新一轮慢牛,如何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的超额收益成为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核心命题 [2]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以来(截至11月10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9.42%、27.6%和46.35%,沪深300指数上涨18.23% [4] - 截至10月29日,4679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正收益基金数量比例高达97.45%,33只基金年内涨幅超过100%,表现最好的基金涨幅达200%以上 [4] - 截至11月11日,存续时间超过五年的2695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1676只过去五年取得正收益,但仍有1019只基金(占比38%)近五年未能实现盈利 [5] - 在212只成立于2020年6月30日至2020年11月11日市场攀升期的基金中,有49%至今仍处于未回本状态,亏损比例较全市场同期基金整体水平高出10% [5] 基金业绩分化 - 金元顺安元启、东吴移动互联等6只基金近五年回报率超过200% [5] - 近五年亏损的基金中,302只基金区间跌幅已收窄至不到10%,174只基金亏损仍超30%,其中19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50% [5] - 天治新消费、方正富邦创新动力和富荣价值精选过去五年的回报率分别为-65.25%、-62.32%与-61.45% [5] - 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如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刘彦春管理)和中欧医疗健康(葛兰管理)近5年分别亏损32.98%和30.17% [6] - 华夏、银华、广发、嘉实、汇添富等头部公募机构旗下多只产品近五年累计亏损幅度在30%至44.58%之间 [6] 业绩亏损原因分析:高位加仓 - 2020年末与2021年年中,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分别为79.83%和78.85%,而近五年收益为负的基金同期平均仓位为84.22%和84.36% [7] - 以国融融银为例,其在2020年中报股票仓位为23.5%,至2021年中报时提升至83.8%,但在2021年三季度市场调整中又迅速砍仓至61.9% [7] - 国融融银在2020、2021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42%和-23.11%,同期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差距分别为10.41%和24.78% [7] 业绩亏损原因分析:频繁换手 - 2021年至2024年间,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的年平均持仓换手率为460.71%,而在近五年亏损超过30%的基金中,这一指标上升至508.45% [8] - 近五年亏损幅度超过50%的19只产品,其同期年平均换手率高达811.5% [8] - 天治新消费、国都创新驱动、天治量化核心精选和民生加银创新成长等基金的年平均持仓换手率均超过1000% [8] - 富荣价值精选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已更换六任基金经理,其中四位于任职期间未能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8] 业绩亏损原因分析:赛道依赖 - 截至11月11日,万得房地产指数、白酒指数与医药指数相较于2022年同期仍分别下跌8.52%、3.08%和0.92% [9][10] - 万得新能源指数虽较2022年同期回升7.43%,但仅处于2021年11月历史高点四分之三的位置 [10] - 天治新消费混合历史重仓股长期集中于白酒、家居等传统消费领域,今年以来又将持仓全面转向创新药板块,但截至最新披露该基金年内仍录得3.06%的负收益 [10] -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仍高度聚集于消费与医药类个股 [10] - 银华领先策略已连续17个季度重仓贵州茅台,其最新持仓显示重仓股仍以传统消费为主 [11] 市场新动态与基金经理策略 - 2025年以来新成立基金数量达1354只,创近三年新高,合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 [12] - 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达到1390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568亿元实现翻倍 [12] - 博时基金指出"风格再平衡"是当前较为稳健的思路,预计市场短期或将延续窄幅震荡市 [12][13] - 鹏扬基金吴西燕表示可关注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高端制造业、新消费以及调整较多的创新药 [13] - 中欧基金建议增加对中美两国自主可控题材的关注度,如军贸、半导体国产替代、AI基建、商业航天与6G基建等 [14]
上一轮牛市买的主动权益基金 为何还有四成未回本?
YOUNG财经 漾财经·2025-11-13 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