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金 | 深度布局“十五五”:医药生物篇
中金点睛·2025-11-14 08:18

创新药政策与产业发展 - 2020年以来创新药利好政策频出,全链条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涵盖研发标准、审评审批、专利保护、医保准入和支付体系[2] - 2024年首次获批上市创新药中,国产药品达到39个,占比从2020年的31%增至42%,推动国产替代进程[2][3] - 2024年底中国企业开展创新药临床试验超过1900项,数量已超越美国、欧洲和日本[3] - 国产创新药正从“跟随式创新”向“同类最佳”和“全球首创”的优质管线发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5] 创新药支付与商业化 - 国家医保基金结余缩窄导致创新药商业化与获批上市存在节奏错位,商业保险支付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8] - 2030年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目标降低至25%左右,多元支付体系将成为医保支出的有力补充[8] - “十五五”规划提出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望推动商业健康险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落地[8] 医疗器械创新与全球化 - 2021-2024年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创新医疗器械216款,较2016-2020年获批数量增长43%[10] - 高值耗材、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国产品牌发展壮大,逐步实现全球化竞争力突破[13] - 行业未来发展有望从整机设备向核心零部件全面自主化攻关,并从硬件向硬件+软件协同创新迈进[13] 医疗新技术应用与产业化 - 政策端就人工智能在卫生健康行业的应用场景指引和收费规则做出明确,并为脑机接口临床应用前瞻性单独立项[14] - 医疗新技术对改善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和利用效率有较大潜力,尤其在分级诊疗背景下提升基层医疗可及性[18] - “十五五”规划提及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预计高质量数据的流通应用将提升新技术带来的临床获益[18] 生物制造发展路径与挑战 - “十四五”期间生物制造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突破,技术研发体系初步成型,产业化应用覆盖可降解材料、人造蛋白等多个领域[19] - “十五五”规划聚焦技术迭代和产品落地,强化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的深度融合,并聚焦高附加值、高环境效益的产品赛道[20][22] - 行业面临技术转化效率偏低、标准体系与市场准入滞后等瓶颈,政策突破将成为释放产业潜力的关键[26] 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 2023年商业保险支付仅占我国卫生总支出的4%,相较于美国同期的30%有明显提升空间[27] - “十五五”规划指出要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挥各类商业保险的补充保障作用[32] - 商保发展有望在补充支付、合理定价和数据积累三方面利好下游,成为卫生支付体系的重要一环[32] 基础医疗与人口发展 - “十五五”规划促进分级诊疗,并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构建分级诊疗格局[34] - 规划强调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未来有望看到“延产假+育儿补贴+托育支持”等组合机制落地[35] - 在老龄人口方面,规划提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推行长期护理保险[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