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终止特朗普全面关税,是谁左右了美国的贸易政策?
首席商业评论·2025-11-14 12:33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变迁本质上是国内不同经济利益集团之间永恒博弈的结果,而非单纯出于公共利益或经济理论的考量[2][3][4] - 美国贸易政策在历史上呈现出显著的稳定性,其演变主要受到两次重大外部冲击(南北战争和大萧条)的影响,并围绕税收、限制和互惠三个基本目标展开[8][9] - 美国稳定的经济地理结构和政治体制是维持其贸易政策连续性的双重密码,使得政策一旦确立就难以改变[11] 利益集团的永恒博弈 - 詹姆斯·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预见到,社会由土地、制造业、商业、金融等不同利益集团构成,这些集团对政府政策持有相互激烈冲突的看法[3] - 贸易政策一直是痛苦的政治冲突源头,冲突的激烈性在于其直接关系到金钱和就业岗位,某些产业和工人将受损而其他人会得利[4] - 改变现行贸易政策必须获得国会多数同意和行政领导批准,如果投票未能过关,现行政策就无法改变,国会是决定贸易政策的主要场所[5] 三百年政策变迁 - 美国贸易政策始终指向三个基本目标:通过关税增加政府收入、通过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厂商、通过互惠协定减少贸易壁垒和扩大出口,即税收、限制和互惠[8] - 美国贸易政策可划分为三个时代:从联邦政府成立到南北战争以创造关税收入为核心,从南北战争到大萧条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厂商为主,从大萧条至今以互惠贸易协定为优先[8] - 现行政策在两党间一直存在激烈争论,但政策一旦确立就非常困难改变,表现出惊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9] 地理与制度的影响 - 美国稳定的经济地理结构带来了国会贸易政策投票的稳定政治地理格局,不同地区专注于不同经济活动并有着各自的贸易利益诉求[11] - 美国的政治体制导致立法通过难度很大,使政策走势倾向于维持原状,这是政策稳定性的重要来源[11] -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欧文所著《贸易的冲突》旨在更新经典著作,以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双重视角,结合近一个世纪的重大变化和新见解,解构美国贸易政策两百年的权力逻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