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外卖平台DoorDash与美团虽商业模式相似,但因中美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和社会结构差异,导致二者在商业模式、盈利能力及市值表现上出现显著分化 [5] - DoorDash在北美"错位垄断"市场环境下,通过聚焦郊区高价值用户和灵活用工模式,实现高毛利运营;而美团在国内同质化竞争市场中,被迫陷入规模效应驱动的低利润竞争 [6][23] - 不同市场的DNA决定了平台价值天花板:北美市场允许平台轻资产运营和高收费,而中国市场要求平台承担更重社会责任和配送成本 [24][39] 竞争格局差异 - 北美外卖市场呈现"错位垄断"特征,各平台基于自身特性选择差异化赛道:DoorDash聚焦郊区市场,Uber Eats聚焦品牌餐饮,Grubhub以商家自配送为主 [9] - 美国郊区家庭外卖订单客单价比城市高30%,复购率达65%,且早期竞争渗透率不足10%,为DoorDash提供高价值增长空间 [15] - 国内外卖市场为同质化竞争的"规模卷王",百团大战等激烈竞争导致利润薄、壁垒低,平台需不断拓展新业务寻求协同效应 [20][22] 商业模式对比 - DoorDash通过DashPass会员服务创造12%营收,广告业务成为增长最快第二曲线,每10美元订单能赚3.2美元高毛利 [18] - 美团外卖UE健康区间每单仅赚1元人民币,2024年上半年配送服务收入441亿元,配送相关成本480亿元,每单约亏0.3元配送费 [20][35] - DoorDash配送成本占配送收入83%,采用几乎100%众包模式;美团以专职骑手为主,需对配送过程进行强控制以保障服务质量 [33][35] 市场环境禀赋 - 美国郊区订单分散且配送距离长,适合"宝妈"、大学生等灵活就业人员骑行配送,兼职收入占美国人收入一半 [15][30] - 美国外卖配送费占商品价格30%,消费者承担主要成本并有小费文化;国内消费者对配送费敏感,平台需通过商家共担或骑手罚款平衡成本 [35][36] - 北美社会崇尚"个人主义",平台可自由生长;中国企业达一定规模后需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影响商业决策空间 [39] 运营数据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团外卖总订单量约为DoorDash的7倍(52亿单 vs 7.32亿单),月活用户数约为11倍(5.24亿 vs 4630万) [5][41] - DoorDash 2024财年平台交易总额802.31亿美元,不到美团外卖+闪购成交额1.31万亿元的一半 [41] - DoorDash从2022年至今股价涨6倍,市值一度达美团的1.5倍,尽管业务规模指标远落后于美团 [5]
DoorDash活成了美团羡慕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