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现状 - 安徽亳州机场正式通航,定位为4C级支线机场,成为安徽省第7座、长三角第26座民用运输机场[5] - 浙江丽水机场于今年7月通航,定位为4C级旅游支线机场,填补了浙西南地区的航空空白[5] - 浙江嘉兴南湖机场与安徽蚌埠滕湖机场已通过验收,预计将于年底开通[6] - 嘉兴南湖机场以4E级标准建设,将成为全国第二个、长三角区域第一个专业航空货运枢纽[10] - 预计到2025年底,长三角地区将拥有28座大型机场,占全国机场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是机场数量最多、密度最高、航线最密集的城市群[10] - 2024年全国41座千万人次机场中,长三角地区占据8席,其中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和杭州萧山机场位列全国前十大机场[13][14] - 考虑到在建和规划项目,未来几年长三角地区机场数量将至少达到34座[16] - 截至今年底,江苏省和浙江省各有9座机场,安徽省有8座,上海市有2座,均处于国内第一梯队[18] 机场覆盖与区域差异 - 尽管长三角机场密度全国最高,但仍有9个城市没有机场,包括苏州、镇江、宿迁、绍兴、湖州、淮南、铜陵等地[22][23] - 部分城市因靠近省会且为都市圈成员,可直接享受省会机场的溢出效应,如绍兴靠近杭州、淮南靠近合肥、镇江和马鞍山靠近南京,因此新建机场的必要性较低[24][25] - 安徽省部分地市因经济实力有限且陆路交通(如高铁)不弱,建机场的紧迫性不强[28] - 苏州因周边地市机场布局密集、空域资源紧张以及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和无锡苏南硕放机场的覆盖,导致其建机场面临硬约束和软约束,短期内难以改变"环苏州机场群"的尴尬局面[29][30][31][32][33] 全国机场建设趋势与受益区域 - 预计到2025年底,全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70座,较2020年底增加近30座[35] - 民航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超过1000亿元,创历史新高,机场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动能[35] - 除长三角外,新疆、四川等西部地区也是机场基建盛宴的重要受益者[37] - "十五五"时期,两类地区的机场建设将加速:一是超大特大城市的第二机场,使"双机场"城市继续扩容,目前上海、北京、成都为双机场城市,广州、重庆、南京的第二机场已在规划中[39][40];二是西部和东北偏远地区,因市市通高铁成本过高,建设机场更具性价比[44] - 支线机场投资仅为数十亿元,远低于动辄数百亿投资的高铁,且后期维护成本更低,因此在距离远、地貌复杂、人口密度低的地区,机场竞争力更强[45][46][47] - 未来的机场第一省有望在新疆、四川、云南、黑龙江等积极寻求"市市通机场"的省份中产生[47]
中国最大城市群,正在拼命建机场
虎嗅APP·2025-11-14 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