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板块再爆发!国内外利好共振!相关概念股净利润最高增超50倍
私募排排网·2025-11-15 18:00

储能行业近期表现与催化因素 - 近一周储能板块在多重利好催化下走强,宁德时代单日大涨近8%,孚日股份走出七连板,上能电气涨超30% [2] - 行业供需格局显著改善,海外订单激增叠加产能利用率爆棚,部分环节出现供给紧张 [2] 储能技术路线与特点 - 储能技术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和抽水蓄能等五大路线,其中锂离子电池和抽水蓄能为主流 [3] - 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为主)响应快、能量转换效率超90%、能量密度高,适用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 [4] - 钠离子电池耐低温(-40℃可工作)、成本潜力优,对锂电池形成补充 [4] - 液流电池(如全钒)具有超长寿命(循环>15000次)和本征安全特点,适用于大规模、长时调峰储能 [4] - 抽水蓄能技术成熟、容量大、成本低,但受地理条件限制且建设周期长 [4] - 压缩空气储能容量大(单机组可达300MW级)、寿命长,处于商业化关键阶段 [4] - 新型储能(除抽水蓄能外)如同电力系统“超级充电宝”,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电网安全 [4] 国家政策支持 - 《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统筹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水平消纳 [2][9] - 政策优化“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储能配置比例,支持光热、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发挥支撑调节作用 [9] - 鼓励新能源与配建储能一体化调用,探索新能源与其他电源实质性联营 [9] - 引导重点产业通过配置储能设施提升负荷调节能力,实现用能成本降低和新能源高效消纳 [9] - 设定总体规模目标: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三年内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10] - 政策核心在于推动“新型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模式,将储能定位从补充性技术转向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要素 [10] 行业驱动因素转变与需求爆发 - 储能行业经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化驱动的深刻转型,风光项目与储能的“强制捆绑”成为历史 [11] - 今年1-9月全国储能招标规模冲高至92GW/305GWh,同比增幅分别达118%和178% [11] - 盈利模式逐步清晰,多个省份推出容量补偿机制,项目内部收益率可达到8%以上 [13] - AI算力需求井喷式增长,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到2035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将占全球电力使用的4%以上 [13] - 高盛预测到2030年全球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增长175% [13] - 电力约束成为AI发展最大瓶颈,微软CEO表示该问题可能比芯片短缺更严重 [16]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同比增长246%,业务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 [16] 相关上市公司表现与业务布局 - 部分A股公司在储能领域有深入布局,涉及电池连接电缆、固态电池储能、锂盐、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电池铝箔坯料、磷酸铁锂材料等多个环节 [7][8] - 2025年前三季度,194家储能概念A股公司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均实现增长,其中106家扣非净利润超过1亿元 [18] - 同洲电子扣非净利润增长率达54.77倍,华银电力增长1422.71%,杉杉股份增长512.94% [19][20] - 宁德时代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436.19亿元,同比增长35.56%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