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东:当年投周黑鸭,拿到了20倍投资回报
创业家·2025-11-15 18:30
公司投资策略演变 - 自2011年起聚焦消费领域投资,源于复盘发现消费项目成功率符合预期且结果可预测[1] - 此前为多元化投资,但科技类项目成功存在偶然性,因果关系难以复制[1] 消费企业护城河理论 - 消费企业护城河存在但不同于科技企业,并非依靠单一核心专利或创意,而是综合性复杂系统[4][5] - 需求端四大护城河包括品牌效应(专业领域决策成本高时尤为重要)、网络效应(用户规模带来使用价值提升,易形成赢家通吃)、迁移成本(用户已投入时间精力形成转换壁垒)、范围经济(一站购齐优势)[7][8] - 供应端四大护城河包括规模经济(先发者通过规模获得成本优势压制后来者)、学习曲线(累计产量形成知识壁垒)、要素垄断(配方工艺、行业牌照、门店位置优势)、供应端范围经济(供应网络统筹优化成本)[10][11][12][13][14] - 护城河构建核心在于消除短板而非比拼长板,任何明显纰漏都可能引发致命危机[14] 消费领域创业者特质 - 消费企业创始人需能力全面,不同于可偏科的科技企业天才型创始人[16] - 内部建立"VISIBLE"分析框架,涵盖远见、正直、分享精神、创新能力、品牌能力、学习能力、执行力七大要素[17] - 投资策略倾向于产品型创始人,虽发展速度较慢但更稳健,案例显示营销型创始人企业爆发快但易跌跟头,存在估值上涨10倍后迅速归零的情况[19][20] - 产品型创始人案例鲍师傅糕点在多数网红品牌销声匿迹背景下持续向好发展[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