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定义与特征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7] - 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7] - 显著特点是创新,涵盖技术、业态模式、管理、制度等多个层面[7] 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作用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8] - 需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8] - 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8] 产业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传统制造业升级[3] - 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3] - 要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13] 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9] - 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10] - 需持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10] 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 -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不要搞一种模式[13] - 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发展[13] -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只盯着“新三样”,一定要因地制宜,各有千秋[16] 体制机制保障与改革方向 - 需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20] - 要完善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坚决破除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22] - 需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打通影响全面创新的卡点堵点[22] 重点发展领域与技术方向 - 需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领域加大技术研发[17] - 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培育新兴产业[17] - 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7]
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家能源局·2025-11-15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