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的投资策略与英伟达清仓 - 软银集团清仓全部英伟达持仓,套现约58亿美元(约合415亿元人民币)[3] - 此次清仓导致英伟达股价下跌,市值一夜蒸发千亿美元[3] - 孙正义的投资风格倾向于重仓头部概念,而非多元化对冲投资,历史上曾出现重大亏损案例,如WeWork上市失败导致年亏损高达千亿,以及2022年重仓未上市科技公司导致年亏损高达320亿美元[7] - 软银曾于2019年以36亿美元清仓英伟达,若保留原始股份,其价值将超过1500亿美元,此次抛售是出于为其他更有潜力的投资(如OpenAI)筹集资金的财务考量[10][12] - 软银首席财务官表示,公司需要流动资金来履行对OpenAI的投资承诺,预计需投入超过300亿美元,因此变现部分现有资产[12] 对英伟达及AI行业的市场观点 - 市场存在对AI泡沫破裂的担忧,英伟达股价下跌可能被视为一种“提前跑路”的信号[14] - 华尔街对冲基金桥水在三季度大幅减持英伟达,减持比例近三分之二,同时减持了Alphabet、亚马逊和微软等科技巨头[14] - 软银宣布“1拆4”的股票分拆计划,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历史数据显示,其每次拆股都伴随全球市场大幅动荡,如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6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14] - 债券市场已显现风险迹象,软银近期发行的债券利率超过8%,表明债券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15] OpenAI的投资潜力与风险 - 孙正义将投资重心转向OpenAI,认为其是AI革命的核心企业,当前估值5000亿美元可能被低估[6][11] - 软银对OpenAI的投资承诺规模庞大,需投入超过300亿美元,但华尔街分析师指出,其对外承诺的投资总额与实际可用资金之间可能存在高达545亿美元的缺口[15] - OpenAI面临巨额亏损,机构测算其2025年预计亏损超50亿美元,未来几年总烧钱规模或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且存在芯片稀缺等硬件瓶颈[18] - 行业采用“循环交易”模式支撑市场,例如微软向OpenAI投资约130亿美元并指定Azure为独家云提供商,英伟达同意最多投资1000亿美元共建数据中心,而OpenAI承诺采购数百万片英伟达GPU[19][21] - 物理瓶颈可能制约AI发展,预计到2028年,美国数据中心电力需求为57吉瓦,但公用事业公司仅能提供21吉瓦,存在36吉瓦缺口,此外还包括土地、水资源等限制[22][24] 行业宏观背景与历史对比 - 科技泡沫破裂并不等同于科技革命失败,例如2000年初的互联网泡沫后,互联网革命仍迅速推广[26] - 行业人士强调“不投资的风险远大于投资的风险”,在指数级技术革命背景下,避免被对手甩开成为关键动力[26] - 摩根大通CEO警告,人工智能引发的资产价格上涨是“令人担忧的问题”,市场可能存在泡沫区域[18] - OpenAI CEO也承认AI领域部分存在泡沫,一些初创公司能轻易获得大笔资金[18]
孙正义重夺日本首富后清仓英伟达,释放了AI泡沫破裂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