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经济逐渐走出通缩,基本面改善,行情向纵深发展 [1] - 在融资需求不足而资产荒延续背景下,债券配置力量或持续有利于利率下行 [1] 焦点锐评 - 央行将于11月17日开展8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由于本月有3000亿元到期,将实现净投放5000亿元,为连续第6个月加量续做 [3] - 央行形成每月5号前后开展3个月期、15号前后开展6个月期、25号开展MLF操作的中长期资金投放模式 [3] - 在年内稳增长诉求加大、财政加力背景下,货币政策协同性将加强,资金面有望保持宽松状态 [3] 权益市场 - 中国资本市场正从新兴市场逐步转型为成熟市场,上市公司全球业务敞口持续上升,2026年良好外部环境为股票上涨提供支撑 [5] - 2026年A股盈利周期预计于上半年回升,产能库存周期转折及企业海外扩展显现积极信号,当前相对估值具备抬升空间 [6] - 临近年底市场风险偏好下降,配置建议关注具有反弹潜力的周期板块、红利股防御机会,以及受益于中美贸易关系改善的出海板块 [7] - 主要指数表现:万得全A报6356.50点(-0.47%),上证指数报3990.49点(-0.18%),深证成指报13216.03点(-1.40%),创业板指报3111.51点(-3.01%),科创50报1361.23点(-3.85%) [9] - 港股与美股表现:恒生指数报26572.46点(+1.26%),恒生科技报5812.80点(-0.42%),标普500报6734.11点(+0.08%),纳斯达克报22900.59点(-0.45%) [9] 行业研究 - 储能行业受益于政策转型、民营资本积极投资以及国内外需求共振,尤其AI时代对数据中心配储需求显著提升,估值性价比凸显 [12] - 供给出清的细分行业集中于资源品、消费品、传统机械及新能源领域,库存加速去化的行业盈利弹性和需求修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3] - 中国创新药产业长期发展空间巨大,近期板块回调是对上半年情绪过热的修正,创新药及上游相关企业在资金流入和国际化发展方面表现强劲 [14] - 行业估值表现:商贸零售板块年内涨幅4.06%,历史分位84.47%,处于高估状态;房地产板块年内涨幅2.70%,历史分位91.76%,处于高估状态;食品饮料板块年内涨幅2.82%,历史分位13.64%,处于低估状态 [16][17] - 电子板块年内下跌4.77%,历史分位80.53%,处于高估状态;通信板块年内下跌4.77%,历史分位63.31%,处于偏高估状态 [17] 固定收益 - 债市对短期利好基本交易完毕,进入政策和数据真空期,基本面转弱提高了做多胜率,但收益率下行空间短期受制约 [18] - 转债表现优于股市,低价增强策略、改良双低策略和高价高弹性策略在年内累计录得显著超额收益,其中高价策略表现尤其突出 [19] - 在融资需求不足而资产荒延续背景下,债券配置力量或持续有利于利率下行,建议关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的配置行情 [20] 资产配置 - 借鉴1999年5.19行情,牛市或步入第二阶段,科技是主菜,"十五五"开局年含"科"量有望上升 [22] - 市场风格可能阶段性再平衡,白酒、地产板块明显低估滞涨,处于历史低位,伴随中国智造崛起或将实现新一轮产业升级 [22]
机构研究周报:牛市或步入第二阶段,配置力量有望推动利率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