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国资开始“抱团”设基金
母基金研究中心·2025-11-17 16:50
文章核心观点 - 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机构正从“属地思维”转向跨区域“抱团”合作,通过共同设立基金或联合投资企业来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1][2][3] - 这种合作模式是响应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导向的创新举措,旨在促进产业升级和战略布局,尤其聚焦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 [3][5] - 母基金行业同时呈现出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地方政府通过遴选专业管理机构来提升运营效率,标志着行业进入存量优化和成熟发展阶段 [6][7] 跨区域合作基金案例 - 湖北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参股设立光电子信息产业母基金正式落地,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10亿元,由湖北国资与珠海国资合作,重点投向集成电路、光通信等硬科技领域 [1] - 广东省落地超千亿“母基金+子基金+直投基金”集群,包括9支区域母基金与7支省际协同发展母基金,并与浙江、辽宁、江西等省建立合作基金 [2][3] - 安徽省与河南省共同出台合作方案,提出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产业基金,采用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3] 合作模式与驱动因素 - 合作模式包括共同设立母基金、联合投资子基金以及管理团队跨区域管理异地母基金,实现资源融合与合力发展 [3][5] - 驱动因素包括响应2024年国办一号文要求、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各地产业禀赋差异存在互补空间以及促进本地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 [4][5] 行业市场化与专业化趋势 -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公开遴选市场化管理机构(如深创投、中金资本受托管理湖北省200亿元引导基金)来提高管理效率和专业能力 [6] - 母基金行业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强调市场化运作、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效率提升,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