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背景与核心议题 - 2025大湾区科技与金融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南沙举办,汇聚近250名从业人士、专家、学者,探讨科技与金融创新融合 [1] - 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核心战场,国家政策明确要求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 [1] - 科技与金融创新形成双向奔赴、共生共融的良性互动,如同“双螺旋”结构相互缠绕上升 [4] 期货市场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 - 广州期货交易所已推出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期货与期权,工业硅期货法人客户持仓占比达60% [6] - 广期所下一步将聚焦打造绿色期货交易所,通过丰富品种体系、加强市场服务培育、推进对外开放为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6] 区域金融发展与政策支持 - 南沙区近三年高质量发展,202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跃居广州市第二,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超11%,为支柱产业之一 [8] - “南沙金融30条”使南沙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次获批国家级金融专项政策的区级地区,累计落地近百项金融创新成果,近40项入选国家、省、市创新案例或试点 [8] 科技金融的实质与资本市场能力建设 - 科技金融的实质是创新资本化,核心是将科技创新转化为资本回报,需破解科技创新非标准化、未盈利、轻资产、高不确定性、长周期等挑战 [10] - 未来5-10年是人工智能推广关键期,资本市场需提升对未盈利企业的定价能力,建立投早、投小、投新所需的风险分担机制 [10] 生物医药与资本市场政策动向 - 中国制药企业研发从仿制进入创新阶段,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开始密集进行创新工作 [12] - 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全周期政策支持体系,“并购六条”发布后,并购交易产业逻辑清晰,呈现“主业强化为主、跨界转型为辅”格局 [14] - 深圳、广州等地出台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并购重组,鼓励链主企业进行产业整合 [14] 资本对科技企业的赋能作用 - 资本是科技创新的“稳定剂”,投资机构通过前期资金投入和后期市场表现,形成从产业端到投资端的良性循环 [19] - 投资机构除提供资金外,还为科技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公司治理赋能,协助出海扩张,并作为股东与企业共担风险 [20] - 金融机构通过ETF等工具型产品,让海外投资者参与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投资,帮助企业利用全球资本 [20] - 资源整合能帮助科技企业节约时间,打造“速度壁垒”,产业端与资本端应紧密联系 [21] “十四五”期间科技金融发展成效 - A股市场“十四五”期间首发募资达1.64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31倍;创业板、科创板“双创”板块首发募资1.12万亿元,为“十三五”时期的2.13倍 [23] - 2025年沪深交易所修订再融资细则,带动年内再融资总额超8000亿元,创近3年新高;半导体行业再融资额占比(剔除银行业)超13% [23] - 国内科创债总规模超3万亿元,2025年发行额突破1.5万亿元 [2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达36.74万亿元,“十四五”期间科技主题基金发行规模超8300亿元,绿色主题基金发行规模超9500亿元 [23] - 截至2025年9月末,我国存续创投基金数量超2.5万只,总管理规模达3.48万亿元 [28] - 金融机构贷款向科技、绿色、普惠领域倾斜: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2.3%),绿色贷款余额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28] - 2025年上半年券商主承销科技创新债券金额超3800亿元;5-10月券商自身发行科创债总额累计超600亿元 [28]
多方聚力相向而行 共筑科技金融新生态丨2025大湾区科技与金融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证券时报·2025-11-18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