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表现与募资用途 - 公司于2025年11月18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6739.7940万股,发行价14.99元/股,开盘大涨287%,盘中最高涨超333%至65元/股,市值一度超过280亿元 [2] - 上市首日收盘涨幅310.61%,报收61.55元/股,最新市值276.56亿元,成为厦门今年最大IPO [2] - 募资总额10.0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新建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前驱体二期项目和SiARC开发与产业化等项目,涉及500吨KrF/ArF光刻胶及760吨TEOS等前驱体材料产能 [2]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转型 - 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金3.82亿元,股东结构未见大机构,但与久日新材、八亿时空合资成立大晶信息化学品(徐州)有限公司及上海八亿时空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4] - 公司2014年开始从主营光电膜器件及视窗镜片业务转型,瞄准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所需的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 [5]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实现SOC、BARC、i-Line光刻胶、KrF光刻胶等光刻材料及TEOS等前驱体材料的量产供货,ArF光刻胶、SiARC等产品进入客户验证流程,其中ArF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 [5] - 公司自产产品实现对日产化学、信越化学、杜邦等境外厂商同类产品替代,打破了12英寸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垄断 [5] 行业市场与公司地位 - 在12英寸集成电路领域,i-Line光刻胶、SOC国产化率约10%,BARC、KrF光刻胶国产化率1%-2%,ArF光刻胶国产化率不足1% [9] - 预计到2028年,境内光刻材料整体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1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2% [9] - 2023年度,公司SOC与BARC销售规模排名境内市场国产厂商第一位,2024年度SOC销售规模达2.32亿元,预计境内市占率超过10% [10] 产能与产量数据 - 光刻材料SOC产能从2022年的24,888加仑增至2024年的26,928加仑,产能利用率从20.87%提升至57.42% [11] - 光刻材料BARC产能从2022年的8,376加仑增至2024年的20,796加仑,产能利用率从9.47%提升至21.43% [11] - 前驱体材料TEOS产能维持在720,000千克至840,000千克,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1.68%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46.47% [1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3.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48亿元,归属净利润从2022年的1.01亿元略降至2024年的9691.92万元 [13] - 自产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38.94%增长至2024年的63.77%,金额从1.24亿元增长至3.44亿元 [13] - 2025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23.74%,自产业务收入大幅增长72.60%,净利润4158万元,同比下降5.71% [14] - 公司资产总额从2022年的16.3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45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2.19%上升至43.26% [15]
大涨310%!光刻材料龙头上市
DT新材料·2025-11-19 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