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行政区划调整 - 重庆官方宣布撤销江北区、渝北区,与两江新区“三区合一”设立新的两江新区行政区,使重庆市区县总数从38个减至37个,中心城区从9区减至8区 [5][6] - 此次调整使两江新区从“经济功能区”转变为正式的行政区,旨在解决原有功能区与行政区交叉导致的条块分割、管理重叠等问题,以简化行政流程、释放发展空间 [9] - 新两江新区面积约1360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GDP有望突破6000亿元,成为中西部经济、人口双料第一大区,在全国与深圳宝安区、青岛黄岛区同处前列 [10] 强省会战略与区域定位 - 调整标志着重庆步入“强省会”时代,通过做大做强核心区域参与区域竞争,参照成都实施强省会战略后GDP达2.35万亿元、人口突破2147万的成效 [11][12][13] - 新两江新区以不到全市2%的面积贡献约20%的GDP,人口占全市10%,并集中了江北国际机场、果园港等关键开放基础设施,被定位为“中心城区核心增长引擎” [14][15] - 该区域承担了类似一个省“省会”的战略支点角色,集中了重庆最重要的产业 [15] 制造业基础与集群体系 - 重庆制造业实力强劲,生产全球近五成笔记本电脑、汽车产量全国第二、承包C919大飞机一半以上铝材,集成电路产量全国前八,并拥有长安汽车、赛力斯等一批龙头企业 [17] - 重庆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包括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等,新两江新区占据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2大万亿级主导产业 [17][18] - 这2大万亿级主导产业加上4大特色产业,构成新两江新区作为重庆经济发动机的关键 [20] 汽车产业核心 - 两江新区是重庆汽车产业“心脏”,集聚10家整车企业和超过200家核心零部件企业,2024年汽车产量达125万辆,总产值近25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超55万辆,占重庆总产量58% [22] - 区划调整后可打破行政壁垒,协调如分属江北区和渝北区的长安汽车与赛力斯等资源,打造“总部型研发+整车制造+核心配套”全链条发展格局 [22] - 周边区县形成完善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通过151项细分产品供应能力清单提升本地配套率,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22] 电子信息制造业与产业协同 - 两江新区在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构建了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新型显示全链条、聚集象帝先等企业的集成电路全环节产业链,以及紫光华智等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26] - 区划调整有助于加速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强大协同效应,共同撬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一超级万亿赛道 [28] - 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到2025年将接近万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5万亿元,新两江新区可凭借产业链深度协同,将短期主攻目标放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系统级集成 [29][32]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 - 充分利用辖区内长安汽车、赛力斯等整车企业的龙头作用,与京东方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紧密结合,实现技术快速迭代和成本优化,核心优势在于产业链的深度协同 [33] - 发展路径可以智能座舱为切入口,借助重庆入围“车路云一体化”首批应用试点城市的优势聚焦自动驾驶,逐步向高等级自动驾驶、V2X车联网等高价值领域扩展 [36] - 最终目标是锻造出更强劲的产业增长极,助力重庆坐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36]
直辖市重大调整!一个史无前例的新“省会”,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