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影响与能源需求 - 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全国10余省区市将遇大风 部分地区降温超14℃ 0℃线将南压至苏皖南部至湖北北部 居民取暖需求攀升[2] - 国家电网预判冬季气候"冷暖转换"频繁 能源保供压力较大[2] - 国家能源局构建覆盖煤电油气及新能源的立体保供体系 确保百姓温暖过冬和工业生产有序运转[2] 电力基础设施保障 - 国网蒙东电力500千伏岭冯1线防舞治理工程完工 标志着68项防冰抗灾电网补强工程全部投产[3] - 福建宁德古田溪水电厂6台机组确保"调得动顶得上发得满" 金沙江上游叶巴滩水电站计划年底首批机组发电[3] - 国家电网今年新增投运500千伏及以上电网基建工程113项 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提升[5] 煤炭供应保障 - 全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持续保持在1230万吨以上较高水平[6] - 截至11月11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2.27亿吨 可用35天 煤炭供应总体平稳库存充裕[6] - 铁路公路水运协同联动保障电煤运输通道高效畅通 多地政府遏制煤价异常波动[6] 科技创新与智能运维 - 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采用主动抢修模式 供电可靠率达99.9999% 平均修复时长降低30%以上[7] - 低压故障智能辅助研判模块精准定位故障 实现从被动抢修到主动处置转变[7] - 智能感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 使能源体系运行更智慧高效[7] 清洁能源发展 - 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89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5.5% 占全部发电量约40%[8] - 风电光伏发电量合计1.73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8.3% 占全社会用电量22%[8] - 中国华电在新疆建设200万千瓦煤电与610万千瓦新能源一体化项目即将全面投产[7] 特高压输电与跨区送电 - ±1100千伏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将新疆电跨越3300多公里直送安徽 为华东地区提供支撑[8] - "疆电外送"使新疆成为"西部能源粮仓" 通过特高压输电通道把绿色电力送出新疆[7][8] 核能供暖应用 - 国家电投"暖核一号"项目为烟台海阳威海乳山40万居民提供稳定热源[9] - 核能供暖实现民生保障与环境保护双赢 海阳市供暖季PM10平均浓度下降43% 二氧化氮浓度下降13.7%[9] 油气供应保障 - 塔里木油田4座储气库完成年度注气任务 累计注气近8亿立方米 最高日产气可达1000万立方米[13] - 中国石油各大气区加大增储上产力度 通过精细地质研究和优化生产组织应对用气高峰[13] - 中国石化确保进口长协资源全部履约 提前采购LNG现货 提升接卸效率 夯实保供基础[13] 能源体系发展趋势 - 能源保供体系呈现多能互补智能调度绿色低碳安全韧性并行发展新格局[13] - 覆盖煤炭电力油气新能源的全国能源保供行动以系统化精细化思路提升体系韧性与智能化水平[13][14]
新华社︱能源保供迎寒潮“大考” 多能互补共筑温暖防线
国家能源局·2025-11-19 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