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口服GLP-1减重药问世四年后,司美格鲁肽片仍在领跑口服减重药赛道
GLP1减重宝典·2025-11-19 23:40

文章核心观点 - 近期临床数据显示口服减重药疗效未达预期,注射制剂在美国等发达市场仍将保持主导地位,口服疗法在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更具潜力 [4][5][6] - 疗效、耐受性和患者依从性是决定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诺和诺德在口服赛道目前占据领先地位 [10][14][15] 注射药市场地位 - 预计到2030年口服疗法将占据全球抗肥胖药物市场的四分之一,但在美国市场注射型肽类药物仍将保持主导 [5] - 在基础设施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口服小分子药物因无需冷链储存、更易分发和服用而具备潜在竞争力 [6] - William Blair预计Viking的VK2735未来80%至90%的收入将来自皮下注射版本 [5] 临床结果与疗效基准 - 市场以诺和诺德Wegovy设定的12%到13%安慰剂校正减重作为衡量标准 [7] - 礼来orforglipron在72周实现9.1%的安慰剂校正减重,未达标准,导致其股价在8月7日大跌14% [7] - 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在OASIS-1和OASIS-4试验中,分别在68周和64周实现12.7%和11.4%的体重下降 [7] - Viking口服VK2735在II期研究13周内实现10.9%的安慰剂校正减重,但患者退出率较高,耐受性存隐患 [10] 药物类型与技术差异 - 主要候选药物包括诺和诺德高剂量口服司美格鲁肽、礼来orforglipron和Viking口服VK2735,前两者为肽类,orforglipron为小分子 [11] - 小分子理论上生产成本低于肽类,但供应充足与否和疗效表现才是决定市场表现的关键 [11] - 肽类药物存在“食物效应”限制,如诺和诺德Rybelsus需空腹服用,而小分子orforglipron无此限制 [11] - 诺和诺德高剂量口服司美格鲁肽数据显示平均体重下降可达16.6%,并承诺美国市场供应无虞 [11] 试验数据解读与挑战 - 不同试验周期存在差异,口服VK2735数据仅覆盖13周,而orforglipron和口服司美格鲁肽数据跨度更长 [12] - 减重疗效往往在30周或更久才趋于稳定,早期数据不应与长期结果直接对比 [12] - 口服VK2735在12周的表现优于同阶段的口服司美格鲁肽 [12] - 礼来orforglipron的疗效在早期似乎过早进入平台期,这一现象若在EASD年会验证可能影响市场信心 [12] 研发进展与竞争格局 - 诺和诺德已于今年5月向FDA递交高剂量口服司美格鲁肽上市申请,预计年底前有望获批 [14] - 礼来计划在年内提交orforglipron的注册申请,Viking正在与FDA探讨后续路径,药物最早或在2029至2030年间上市 [14] - 诺和诺德计划在2026年启动口服和皮下注射双版本amylin类似物amycretin的III期试验 [14] - BMO分析师指出在orforglipron表现低于预期后,司美格鲁肽成为口服疗法板块的“新宠”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