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谷人形机器人倒闭,朱啸虎的“剧透”应验了?
虎嗅APP·2025-11-20 08:24

公司概况与倒闭原因 - 硅谷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K-Scale Labs因融资断裂、团队流散而倒闭,账面上仅剩40万美元 [4][16] - 公司创始人Benjamin Bolte拥有特斯拉Optimus核心视觉模型代码和Meta机器人自学习研究背景,联合创始人来自洛马、通用动力和剑桥大学 [6] - 公司早期获得YC的50万美元种子融资,后续获得Fellows Fund领投的400万美元种子轮、Nat Friedman和Daniel Gross追加的25万美元,以及涛涛车业子公司投资的200万美元 [6][7] - 公司最初产品策略为推出售价低于1000美元的46厘米高小型机器人Z-Bot,旨在通过低价和开放设计争取开发者,以现金流反哺更大机器人 [8][9] - 战略出现重大转折,因投资人承诺若获得100台售价8999美元的1.4米人形机器人K-Bot预订单,将提供2000万美元A轮融资,公司遂将核心资源转向K-Bot,Z-Bot优先级被降低 [10][12][13] - 转向K-Bot后,公司面临大机器人出货难、成本高的问题,而市场情绪转变,投资人更关注出货量和现金流,导致融资承诺未兑现,公司陷入量产困境和现金流断裂 [13][14][16] 行业趋势与影响 - K-Scale的倒闭被视为行业信号,表明人形机器人领域正从“梦想阶段”进入“算账阶段”,现金流和真实客户成为新的生死线 [4][18][29] - 行业出现分层,头部公司如Figure、1X、Apptronik、Unitree、Agility Robotics获得巨头大额融资并具备量产节奏,而中腰部公司融资周期变长、估值回调、现金流紧张 [26][27] - 类似K-Scale的案例并非孤例,美国Dextrous Robotics的物流卸货机器人、英国Small Robot Company的农业机器人、美国Embodied的儿童陪伴机器人均因无法将Demo转化为稳定现金流客户而失败 [22][23] - 国内市场同样存在订单来源高度相似的问题,如央企展示、实验室采购、同行互相购买,而非真实终端客户 [28] - 行业普遍风险在于叙事容易做大,但商业验证困难,存在传播速度远快于商业验证、工程节奏远快于市场节奏、以及依赖示范和政策目标而非市场回款的问题 [32][35][3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