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货币贬值现状 - 美元自9月以来持续上涨,导致非美货币尤其是部分亚洲货币普遍走弱 [1] - 美元兑日元汇率升破157关口,刷新今年1月以来新高 [1] - 欧元兑日元触及181.44,创下自1999年欧元诞生以来的最高纪录水平 [3] - 日元名义有效汇率自9月底以来跌幅达3%,在G10货币中跌幅最大 [3] - 韩元过去一个月累计暴跌约3%,是继日元之外亚洲跌幅最大的货币 [4] - 印度卢比和菲律宾比索过去两个月均创下历史收盘新低,印度卢比今年已贬值逾3% [5] 货币贬值原因分析 - 美国货币市场的“钱荒”和风险资产泡沫担忧激发美元避险需求,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减弱助涨美元 [6] - 日本新政府推行激进财政支出政策,引发市场对日本财政恶化的警惕和日元抛售压力 [1] - 非美央行降息进程接近尾声,日本央行下一次加息时间表被推迟,利差因素利好美元 [6] - 韩国居民海外投资造成的持续失衡加剧了韩元贬值预期 [5] 亚洲央行应对措施 - 日本财务大臣加强了对日元贬值的警告力度,确认将与央行及增长战略大臣共同监测市场走势 [3] - 韩国官员表示将联合包括国民年金公团在内的主要市场参与者捍卫本币汇率,积极运用一切可用手段 [5] - 印度央行为防止卢比跌破1美元兑88.80卢比的历史低点,近几周在境内外市场积极干预 [5] - 日本常采取口头警告,马来西亚则鼓励海外收益汇回国内 [7] 应对贬值的资源与挑战 - 亚洲地区主要央行今年已增持逾4000亿美元储备,10家最大货币当局的储备总额接近8万亿美元 [7] - 中国和日本是今年外汇储备增长最多的亚洲经济体,美元走弱和金价上涨提升了储备价值 [7] - 亚太地区各国的进口覆盖率(外汇储备与月均进口额的比值)处于相当宽裕的水平 [7] - 亚洲央行需警惕美国财政部对汇率操纵的指控及其对未来贸易协议进程的影响 [7]
日元、韩元,一个比一个惨?
财联社·2025-11-20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