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宏观背景 - 2025年国产芯片预期占比将提升至40% [2] - 到2029年AI工作负载将占据云计算的50% [2] - 国产化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商业驱动,市场聚焦于具备落地能力的技术路径与商业闭环 [2][19] 国产化核心挑战 - 当前最大瓶颈是生态割裂与迁移成本过高,企业不敢一步到位替换 [5] - 面临三大核心挑战:在高并发、低延迟等严苛场景下稳定性需验证的“可用”问题 [5] - 涉及软件重构、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的“可控”难题,以及保障业务连续性前提下实现新旧生态平滑融合的“可信”鸿沟 [6][7] 京东云的方法论与路径 - 公司以“渐进式真替真用”为方法论,依托万亿级真实业务场景打磨技术底座 [3][10] - 路径核心在于多芯多活,一套系统管理不同芯片架构,确保任意单一芯片架构故障不影响业务整体可用性 [12] - 采用渐进式替代,借助产业级云操作系统对接各类方案,从小规模试点验证向大规模真替真用转变 [12] 京东云的技术能力与验证 - 超万卡国产化算力应用在零售、物流、金融等业务中,支撑商品研发、广告、搜推等细分场景 [15] - JoyScale AI算力平台实现从内核层统一调度英伟达及国产芯片,源自超3700万核容器集群的技术积累 [17] - JoyBuilder模型开发平台内置自研高性能推理引擎,提供超百种开源模型与算法组件 [19] - JoyOps基于10万+运维知识,在QPS达千万级时可用率仍高达99.99% [19] 数据安全与合规 - 采用100%国密算法实现全链路加密,并通过“可用不可见”的安全沙箱技术确保数据安全 [19] 市场定位与前景 - 公司既是技术提供方又是重度使用者,双重身份使其更能理解企业真实痛点 [15] - 能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且经受过极限场景考验的厂商将获得超额溢价 [19]
国产化!京东云破局:渐进式“真替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