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与融资历程 - 灵启万物是一家具身智能算法公司,由前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研究员"95后"朱庆旭于2025年6月创立 [5] - 公司成立4个月内完成3轮融资,总融资额近亿元,投资方包括元禾原点、和玉资本、英诺天使、元生创投、锦秋基金、梅花创投、卓源亚洲等机构 [5] - 锦秋基金作为12年期的AI Fund,已完成多轮对灵启万物的投资,其投资理念是寻找具有突破性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通用人工智能初创企业 [4] 核心技术:数据采集与算法架构 - 公司技术路线的核心是放弃业内主流的"遥操作"数据采集方案,采用"光学动捕+UMI"方案,以获取更高质量和规模化的训练数据 [17][24] - "光学动捕"通过操作员穿戴设备在实验室空间真实做出动作,由多机位摄像头记录,能精准复现人类流畅、本能的行为模式 [17][25] - "UMI"是一种手持夹爪设备,由操作员实际操作物体,可大规模采集手与物体的真实交互数据,与动捕数据结合形成高质量训练数据集 [17][25] - 公司算法采用"小脑"+"大脑"的分层架构,"小脑"负责运动控制,通过构建"人类动作库"让机器人学会基础动作;"大脑"负责任务规划与泛化,两者耦合迭代 [15][28][33] - 该数据方案被视为数据金字塔的中间层,比视频数据质量好,比遥操作数据量多,在质量和规模上取得平衡 [26] 技术优势与行业观点 - 公司创始人认为主流"遥操作"方案存在原理性缺陷,其本质是使用人脑的"慢系统"控制机器人,导致数据缓慢、卡顿,锁死了机器人性能上限 [12][22] - 双足人形机器人构型被认为是适应家庭环境的最终形态,因为人类世界是为人体结构设计的,人形能最好地复用人类数据并适应复杂环境 [11][36] - 公司预测双足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的时间将缩短至3-5年,而非业界普遍认为的5-10年,其技术是加速这一进程的关键 [11][19] - 在商业化路径上,双足人形机器人预计在1-2年内先落地零售、快餐等无人商店场景,因任务固定、环境可控,能快速验证商业价值 [20][29] 商业化应用与效率 - 在无人店场景(如肯德基)中,机器人学会所有岗位动作仅需2到3天,得益于高质量动捕数据带来的高学习效率 [29] - 具体实施时,基础动作可在实验室动捕环境中全部采集,再到实际场景中补充UMI动作及环境数据,无需在真实操作现场搭建动捕设备 [30] - 实现家庭场景泛化需攻克三大挑战:物体泛化(不同形状、材质、大小的物体)、位置泛化(任何角落、高度的物体)、场景泛化(不同家庭布局、光照等) [31] 公司壁垒与行业判断 - 公司核心壁垒并非技术方案本身,而是团队的技术判断力与持续迭代能力,即在众人看好遥操作时能判断其缺陷并找到新路 [18][39] - 真正的壁垒被总结为"在混沌中看清方向、并把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一步步做成现实的能力",类似于OpenAI早期坚信GPT道路的执行力 [39] - 行业未来将经历大浪淘沙,能留下的公司是在"健身"而非"化妆",即不断深耕技术、构建底层能力、累积长期竞争力的公司 [40]
锦秋基金被投企业灵启万物4个月获3轮融资,要在3-5年将人形机器人送进家庭 |Jinqiu Spotlight
锦秋集·2025-11-20 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