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聚焦“全球金融市场与政策创新”,探讨“十五五”时期金融发展路径,核心观点是科技创新是重塑金融行业的核心引擎,金融需通过制度与模式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 [1][6][10] 科技赋能金融 - 科技创新是国家战略,是重塑金融行业业态与生态的核心引擎 [1] - 科技领域风险资本投资占比、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占比、A股科技行业市值占比及全国并购交易中科技行业占比均持续攀升,科技成为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关键驱动力 [1] - 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投入不断加大,行业核心竞争力从“拼网点”转向“拼科技”,数字化转型成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1] - 人工智能已成为中国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引擎,需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和创新激励中的作用 [12] 金融人才发展 - 中国金融机构科技人才总量及占比稳步增长,但与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及头部国际金融机构相比仍有差距 [2] - 未来需通过高校与市场联动,重点培养交叉型、复合型金融人才,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2] 保险行业创新与发展 - “十四五”时期大湾区依托前海、横琴、南沙三大合作平台,出台30条以上金融制度创新措施,前海国际金融城集聚金融机构超500家,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跨境收入突破万亿元 [2] - 保险行业需向全周期风险管理转型,重点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完善民生保障、维护金融安全、筑牢公共安全防线四大方向 [3] - 保险业需通过“保险+”模式创新、数字化赋能与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从单一风险转移者向“风险管理合作者”转型 [3] - 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核心目标是在保障资金安全前提下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投资领域从传统基础设施延伸至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 [4] 资本市场与直接融资 - 科技创新催生直接融资需求增长,科创板改革政策和科创债推出推动硬科技领域股权融资和债券发行规模快速扩张 [6] - 证券公司正围绕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进行深度赋能,构建覆盖早期培育、多轮融资、并购重组直至资本退出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7] - 建议“十五五”时期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从资产端、需求端、制度端重构资本市场生态链 [12] 长期资本与金融体系构建 - 高质量实体经济需要高质量金融体系,强大金融体系需有强大法定货币、预算“硬约束”及强大对冲国际货币风险能力 [6] - 中国需进一步壮大长期资本力量,如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和私募长期基金,完善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供给 [6] - 金融通过提供流动性、发现价值、分散风险三大作用从量和质两方面推动企业创新,金融约束会显著抑制企业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 [7]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 - 粤港澳大湾区是金融创新和开放的先行和前沿阵地,需要加强“两个市场”互联互通,深化全球金融交流合作 [10] - 大湾区凭借良好资本市场生态、产业链协同与制度创新,正成为“轻资产、重资本”转型的核心实践区域 [13] - 开放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密码,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提供重要“压舱石” [10]
发挥险资长期稳健优势!股权投资仍有巨大潜力|聚焦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
证券时报·2025-11-21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