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汽车供应链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供应链企业地位持续提升,面临电池、芯片、软件领域的竞争机遇与挑战,需通过全球化、跨界延伸、战略调整及平台搭建来把握机遇 [1] 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地位持续提升 - 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优势源于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先行发展地位 [2][3] - 中国企业在全球电池装机量中的份额已接近70%,连续多年保持领先 [3] - 中国智能汽车零部件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开始向海外输出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3] - 提出“含中率”概念,即全球汽车中采用中国零部件的比例,其重要性不亚于整车出口 [3] 电池、芯片、软件成未来供应链竞争焦点 - 动力电池、芯片和软件是未来汽车供应链竞争的三大焦点,兼具极端重要性和不确定性 [4][5] - 电池领域:各国正积极构建本土化供应链,全球格局面临重塑;上游锂、钴、镍等关键资源供应安全受关注;技术迭代加速,固态电池最早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现有产能面临落后风险 [5] - 芯片领域:供应链安全建设是常态化任务;缺少一颗价值仅2-5元的小芯片也可能导致整车无法上市;中国在算力芯片领域快速崛起,但控制芯片等“小芯片”领域国产化比例仍低 [6] - 软件领域:操作系统自主可控极端重要,依赖国外操作系统未来切换代价高昂;底层操作系统及软件生态成为关键环节 [6] 中国供应链全球化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 - 中国供应链面临国际化发展内在需求,欧美传统汽车强国希望对接中国电动化、智能化供应链 [7][8] - 企业出海挑战包括单纯贸易方式出口空间收窄,以及海外产能转移面临的配套不足、招工困难等风险 [8] - 创新模式如“双工厂”模式涌现,将核心工艺和控制留在国内的“大脑工厂”,在海外设立自动化生产的“手脚工厂”,通过数字化远程控制降低运营复杂度 [8] - 跨国企业在华战略从“在中国,为中国”转向“在中国,为世界”,成为中国供应链出海的重要推动力 [8] 汽车供应链跨界延伸开辟新赛道 - 汽车供应链正加速向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船舶等新领域延伸 [9][10] - 动力电池企业可同时服务船舶和机器人行业;汽车感知器件、控制芯片等可无缝对接具身机器人领域 [10] - 跨界延伸为汽车企业开辟新增长赛道,实现“一变多”转型;为新兴智能产业提供成熟供应链支撑 [10] - “汽车链+自身技术”组合有望在机器人等新智产业实现快速领跑 [10] 供应链安全成为整车企业战略重点 - 整车企业需重新思考供应链战略,从追求精益生产和零库存转向构建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11][12] - 企业需在生产效率与供应链安全可控之间找到平衡,后者更具战略意义 [12] - 目前许多企业尚未从战略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对薄弱环节缺乏前期预警,亟需增加在资本、人力和区域布局方面的投入 [12] 零部件企业以“快反近供”和持续迭代走出内卷 - 零部件企业需采取“快反近供”和“技术引领”两大策略从被动转向主动 [13] - “快反近供”包含快速反应和就近供应,因整车开发周期大幅缩短至不超过一年,且汽车产业块状集群式发展使就近供应成为趋势 [13] - 技术迭代能力关键,依靠单一技术和大规模制造的发展模式已结束,企业必须保持技术和工艺的持续迭代能力,比整车企业快半步或一步 [13] 搭建平台解决整零供需新矛盾 - 当前整零关系存在新矛盾:整车企业找不到放心可靠的新型智能化、AI化零部件,而拥有新技术的企业面临“上车难”问题 [14][15] - 建议搭建面向新需求和新供给的供需平台,让双方在研发阶段就能接触匹配,提高效率 [15] - 呼吁更多企业参与该平台的建设 [15]
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全球汽车供应链加速重构,中国角色愈发突出!
第一商用车网·2025-11-22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