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正经历显著的产能转移浪潮,闲置产能从合资车企大规模转向自主车企 [1][3] - 此轮产能“大挪移”反映了市场竞争格局的此消彼长,自主品牌崛起而合资品牌退潮 [3][9] - 产能转移的直接驱动力是头部自主车企为实现宏大销量目标而进行的产能匹配 [5][6] - 在汽车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的背景下,政策引导与地方实践正推动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 [3][13] 产能转移的具体案例 - 长安汽车接手北京现代重庆工厂,改为深蓝汽车生产线 [2] - 吉利汽车收购沈阳原上汽通用北盛工厂,用于生产银河品牌车型 [3] - 储能企业楚能新能源可能接盘威马汽车黄冈工厂 [3] - 东风自主品牌接手日产、神龙汽车的闲置产能 [3] - 岚图汽车以7亿元收购东风日产云峰工厂 [11] 销量目标驱动的产能扩张 - 吉利汽车目标到2027年整车销量超500万辆,长安汽车目标到2030年销量达500万辆 [5] - 长城汽车在2020年左右为匹配400万辆销量目标,收购了猎豹、汉腾、众泰等多座工厂 [5] - 比亚迪为发展新能源,2022年收购大乘汽车抚州工厂和原猎豹汽车长沙工厂 [5] - 长安汽车2024年产能225万辆,产能利用率84%,为达成300万辆销量目标需扩充产能 [7] - 吉利汽车因银河品牌销量快速增长(1-10月销量超100万辆)而需准备多处生产基地 [7] 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 - 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市占率从2020年的35.7%攀升至目前的68.7%,实现翻倍 [9] - 合资车企出现退场与工厂关闭潮,如广汽菲克、广汽三菱、东风雷诺等率先出局 [10] - 合资车企加速出清多余工厂,例如北京现代重庆工厂以16.2亿元出售,东风集团收购神龙汽车两座工厂 [11] 产能过剩与政策引导 - 全国汽车产能闲置严重,新能源汽车有1700万辆产能未被充分利用,总闲置产能约2000万辆 [13] - 政策层面强调盘活存量资产,国务院文件提出激活超百万亿存量资产 [13] - 地方政府出台具体方案,如湖北省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值达3500亿元,并重点利用现有产能 [13] - 出现利用闲置产能的新模式,如沈阳金杯与吉利合作推出新能源商用车,江铃新能源为“工匠派”等新势力代工 [14]
深蓝接盘现代重庆工厂,闲置汽车产能再迎“接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