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与增长 - 预计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1][3] - 2024年中国民用航空产品产值突破1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6] - 无人机物流领域发展迅猛,2024年全国新开低空物流航线超140条,即时配送行业订单量达480亿单,预计到2035年无人机物流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未来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20%左右[3] 产业发展现状与突破 - 产业已从技术追赶阶段迈向局部引领的关键转变,低空装备产业实现全面突破[3] -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信息系统已有969家企业完成登记注册,备案产品3191种,超过478万架,全球首款四座电动飞机获颁型号合格证[3][6] - 深圳、成都、南昌等城市已形成低空产业集聚态势,在无人机物流、载人出行、低空旅游等领域培育出多个新业态[3] 政策支持与政府表态 - 工信部将积极稳妥推动民机产业和低空装备产业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2][6] -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低空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商业航天频率许可、发射审批过程中一视同仁对待民间投资项目[8] - 工信部召开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强调其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向[8][9] 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 - 聚焦航空应急救援、物流运输、农林植保等典型场景,推动大型货运无人机、农林植保机、无人直升机等产品示范应用,加快培育可落地、可持续的低空装备应用商业模式[7] - 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鼓励打造涵盖全空间的文旅、政务、物流、卫星服务等应用场景[8] - 无人机正重构工程运维服务新生态,赋能电网自动化巡检、铁路/公路高危巡检、能源管道智能监测、电信基站高效运维等领域[9] 未来发展方向与机构观点 - 通过"基建先行、空域优化、场景赋能、生态聚合"多轮驱动,推动低空经济从"单点示范"向"规模化落地"跨越[4] - 加强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与航空产业的融合创新,深化产业链协同,建设现代化民机产业体系[6][9] - 券商指出低空经济已迎来从宏观(国家产业规划)到中观(地方补贴)再到微观(基建招标、场景打造)的纵向落地,建议关注后续板块行情[2][9]
刚刚,利好来了!万亿市场沸腾!
券商中国·2025-11-23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