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曾毓群/徐金富/付文辉/白厚善/石俊峰论道锂电高质量发展
高工锂电·2025-11-25 19:3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锂电行业在出货量进入后TWh时代后,面临从追求规模到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挑战 [2] - 行业领袖围绕长期主义、技术创新、全球布局、协同制造和能源体系重构等关键议题,分享对产业未来走向的深度思考 [2] - 行业需看清自身属性(能源、科技、制造业),坚守自律,避免低端产能扩张、价格内卷和创新不足,以推动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5][7][13]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观点 - 锂电属于能源行业:全球用电需求快速上升,中国新增用电量规模相当于发达国家全年总量,电气化与清洁化趋势使锂电站在能源体系重构的核心 [6] - 锂电是科技行业:增长空间取决于创新能力,过去十五年从磷酸铁锂到固态电池的跨越均来自材料和体系的真正突破,警示当前创新不足将削弱未来竞争力 [8][10] - 锂电属于制造业:制造业需有合理利润预期,坚持长期稳健增长,批评无底线价格内卷和随意承诺损害企业自身利益和国际声誉 [11][12] - 行业应集中资源建设优质产能,而非重复低端产能扩张,以应对新能源汽车、电动商用车、储能等领域的“全域增量” [6][7] 天赐材料董事长徐金富观点 - 公司发展分为三阶段:2004-2014年“萌芽发展”期实现电解液千吨级产业化,2015-2024年“规模扩张”期产能从千吨跃升至百万吨,全球市场份额约40% [16] - 新周期竞争核心从“量”转向“质+价值”,依靠技术驱动与全球布局双轮驱动破局 [17] - 全链路独特工艺路线构筑技术壁垒,固态电池硫化锂中试装置明年上线,无氟粘结剂对PVDF替代已完成约80%,新型溶剂明年投放5000吨产能 [17] - 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已有诉讼标的达8.8亿元,反对创新成果被零成本窃取 [19] 思客琦董事长付文辉观点 - 新周期下,储能与大型模组(如2米以上模组、电芯容量从数百Ah到千级Ah)对产线的重载搬运、精密堆叠、一致性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22] - “协同”是装备企业下一阶段根本,需提供从堆叠、搬运到测试的全流程自动化方案,以及产业链生态协同 [22] - 将AI深度融入智能管理、控制和辅助设计,提升产线自适应能力、诊断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应对工艺快速迭代 [24] - 提前布局长期主义,建设支持430米横排产线的零碳智造基地,锁定优势产能 [25] 容百科技董事长白厚善观点 - 公司已完成从单一三元材料企业向平台型多技术路线、多材料品种的体系化公司转型 [25][26] - 平台化布局包括三元材料、钠电产业(目标未来三四年实现年供货50万吨)、磷酸锰铁锂产业和磷酸铁锂产业 [26] - 判断“能源奇点”来临,因电池供电成本降至2毛以下,光伏发电成本也降至2毛以下,两者合计成本3毛已低于火电,AI发展支撑智慧电网实现 [27] - 预计到2035年储能总量达13 TWh,钠电池因系统成本比锂电池低30%优势显著,预计磷酸铁锂与钠电正极材料需求比例将达4:6 [27][29] 龙蟠科技董事长石俊峰观点 - 公司以磷酸铁锂材料为核心,构建“纵向一体化(锂冶炼-正极材料-电池回收)+横向全球化(中国+印尼六大基地总产能40万吨)”布局 [30] - 提出“非常7+1”全球化战略:“7”为市场、产能、人才等七方面全球化布局,“1”为ESG底层支撑 [31] - 发出三大行业倡议:建立“全球研发创新联盟”、推动产业链“组团出海”、共建全链条ESG体系 [31] - 为应对供不应求市场,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大幅扩充高压实磷酸铁锂产能,并持续在高压实、低温性能等维度进行研发迭代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