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表现与市场反应 - 公司2026财年第三季度营收570亿美元,同比增长62%,经调整净利润319亿美元,同比增长65% [1] - 尽管财报超预期,股价在周四早盘上涨超过5%后,最终以下跌3%收场,收盘价180.64美元,单日跌幅3.15%,市值蒸发约1429亿美元(约合1万亿元人民币)[1] - 股价下跌导致市值单日蒸发1150亿美元,早盘一度下跌超过7%,相关公司股价也随之下挫 [3] 股价下跌原因 - 谷歌发布新一代大型语言模型Gemini 3,该模型使用TPU而非英伟达芯片训练,可能对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 [4] - 谷歌正积极向Meta等潜在客户推销其TPU芯片,试图替代英伟达产品,而Meta是英伟达最大客户之一 [4] - 市场对公司的预期已堆叠至极高位置,任何利空因素都会被放大,导致估值压力集中释放 [4][5] - 知名投资人Michael Burry公开表达对AI行业过度拥挤交易的担忧,认为当前行情与1999年互联网泡沫有相似之处,市场情绪受此影响 [7][9] - 美国就业数据强劲削弱美联储降息预期,利率敏感型科技股整体承压,公司难以独善其身 [9] - 部分企业开始推动自主芯片研发以降低对英伟达依赖,虽然短期难以撼动其地位,但引发市场对硬件垄断溢价回归正常的担忧 [10] 行业竞争与商业模式挑战 - 公司与OpenAI达成1000亿美元交易,通过注资让客户购买芯片,被分析师质疑为人推高需求的操作,规模异常 [11] - 公司与CoreWeave等数据中心建设商达成协议,承诺在2032年前消化其所有未使用的算力,形成复杂的资本循环 [11][12] - 行业竞争格局正从算力稀缺转向应用争夺,硬件垄断溢价面临正常化压力 [10] 公司战略与CEO表态 - CEO黄仁勋强调Blackwell架构芯片销量远超预期,云端GPU已全部售罄,认为需求真实爆发而非短期炒作 [14] - 黄仁勋驳斥AI泡沫论,指出AI正在改写传统工作负载并产生全新应用场景,公司已进入良性循环期 [14] - 公司未来十年计划转型为全球AI基础设施提供商,预测AI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3-4万亿美元 [15] - 黄仁勋透露公司面临进退两难局面:业绩差被视作泡沫证据,业绩好被指助推泡沫,暴露其对市场波动的无奈 [17] - 公司定位已从游戏GPU公司转变为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公司,强调网络互联和软件生态的核心优势 [19][20] 核心竞争优势与未来布局 - 公司在网络互联领域具备难以复制的完整体系,包括NVLink、InfiniBand等方案,迁移成本极高 [19] - 软件生态如CUDA、NCCL等形成深厚开发者习惯壁垒,工程替代难度大 [20] - 公司加速向上层AI基础设施迈进,推动AI工厂、数字孪生等方向,提供开箱即用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21] - 推理需求预计比训练大一个数量级,公司已提前布局推理加速、低功耗集群等领域 [22] - 公司真正壁垒在于成为AI世界的底层操作系统,而非单纯芯片供应商 [22] 行业前景与市场情绪 - 公司最大威胁并非技术竞争,而是市场对AI未来信心的动摇,信心危机可能自我实现并影响实际需求 [23][25] - AI模型数量增加、推理工作负载爆炸、各国建设本地数据中心等趋势仍支撑基础设施增长逻辑 [22] - 资本市场逻辑与技术逻辑存在差异,即便财报亮眼,估值仍可能因情绪变化回调 [23]
连续暴跌,英伟达,怎么啦?
半导体行业观察·2025-11-26 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