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α - 突触核蛋白病变
icon
搜索文档
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对帕金森病的认知就会彻底颠覆
虎嗅· 2025-06-04 12:58
帕金森病亚型理论 - 帕金森病可能分为两种亚型:一种起源于大脑(脑先发),另一种起源于身体其他部位并向大脑蔓延(体先发)[6] - 体先发型患者早期表现为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心脏神经元损失和肠道异常,而脑先发型患者初期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4][16][24] - 两种亚型的病理特征不同:体先发型患者外周神经系统(如心脏、肠道)的神经元损失更显著,脑先发型患者则主要表现为大脑多巴胺系统功能丧失[15][16] 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 α-突触核蛋白错误折叠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病理特征,错误折叠蛋白可在细胞间传播并形成路易小体,导致神经元死亡[11][12] - 体先发理论支持者认为错误折叠蛋白可能起源于肠道,通过迷走神经传播至大脑,切断迷走神经可降低15%的帕金森病风险[14][19][21] - 脑先发理论认为部分患者的病理变化最初局限于大脑多巴胺生成区域,与外周神经系统无关[16][17] 临床表现差异 - 体先发型患者早期常见自主神经系统症状:RBD(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血压异常、便秘和排尿障碍,运动症状出现较晚[4][24] - 脑先发型患者以运动障碍(如震颤)为首发症状,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较少或出现较晚[25] - 57%的帕金森病患者在确诊前20年的肠道组织样本中已存在异常α-突触核蛋白[22] 治疗新方向 - 区分亚型有助于精准治疗:靶向肠道菌群的疗法可能对体先发型更有效,而脑先发型需侧重保护多巴胺神经元[28][33] - 肠道菌群干预显示潜力:帕金森病患者肠道中大肠杆菌异常增殖,移植健康菌群可减少左旋多巴用量32%[29][32] - 动物实验证实肠道菌群与运动功能障碍的因果关系:移植患者粪便菌群的小鼠6周后出现运动能力下降[29] 流行病学数据 - 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数量预计从2021年的1200万增长至2050年的2520万,增长率达110%[8] - 体先发型约占帕金森病患者的50%,其病理进展速度可能比脑先发型更快[15][22]